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流传了很多年。那么,当年那些被穷养大的男孩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01 “咱家没钱!”
在小宽的童年记忆里,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家没钱。”
98年世界杯期间,“Go!Go!Go!欧来欧来欧来”的歌曲传遍大街小巷,某干脆面也推出世界杯系列球星卡。
那时,班上男同学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溜烟跑到小卖部,买上几包干脆面,顾不得擦去鼻尖的汗珠,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用颤抖的双手,打开包装,在一阵惊叹声中,展示刚刚到手的球星卡。
小宽也是围观的一员,他曾无数次,想象自己手拿最新款的球星卡,成为焦点的场景。
回到家,小宽咬咬牙,怯生生地说:“妈,我想要两块钱。”
正在洗碗的妈妈转过身,皱着眉:“你要钱干啥?”
小宽不敢抬头:“我想买干脆面吃。”
“什么?”尖锐的声音就像一把利刃,撕扯着小宽的耳朵:“家里饭没吃饱吗?还想吃零食?咱家没钱!”
02 “小孩子穿什么新鞋,放大点再穿!”
在小宽的记忆里,自己从来都是穿表哥们穿过的衣服,要么袖子太长,要么裤子太短,衣服上斑驳顽固的污渍,怎么也洗不掉。
这一切,让小宽骨子里有种自卑感,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每次期末考试后,上台领卷子时,是他惟一的高光时刻。
有一次,为了奖励他考得第一名,姑妈给他买了一双新款运动鞋。
小宽高兴极了,一路上双手抱着鞋盒,回到家,怕把鞋底弄脏,先给地上铺层报纸,这才打开盒子,小心翼翼把鞋穿上,在报纸上走来走去,左右打量,怎么也不舍得脱。
妈妈看着他,冷笑一声:“好啦,别臭美了,小孩子穿什么新鞋,放大点儿再穿。”
不由分说,她就把鞋子收起来,架在高高的柜子上。
小宽眼中的光,一下子暗淡下去。
直到有一天,趁大人不在家,他取下鞋子,一伸脚,眼泪就流下来,他的脚长大了,已经没法再穿上这双鞋。
03 “这是你上学以来的学费和生活费,我都记账了。”
勤奋苦读的小宽,考入一所重点大学,成了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大学后,靠着勤工俭学和奖学金,他没再向家里要一分钱。
当他拿着暑假打工挣的钱,兴冲冲回到家时,妈妈笑眯眯接过来,漫不经心地拿出一个本子:“就知道你孝顺,这是从小学开始,你花的钱,现在你也能挣钱了,这本子也用不上了。”
小宽打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学费、生活费……
04 “养育之恩怎么能拿钱来衡量呢?”
毕业后的小宽,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薪资颇丰。
他毕业头几年挣的钱,都花在家里,在县城给父母买房、买首饰、买保健品。
一次祝寿宴上,亲戚端着酒杯,对着小宽妈说:“大妹子,你可有福啊,小宽学习好,工作也好,还知道孝敬你们,我家孩子要能有他一半,我就烧高香啦!”
小宽妈妈满面红光,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从小我就教育他要节约,长大倒好,自己都舍不得,全给我们啦!再说了,我们为他付出多少心血呀,这养育之恩不是拿钱能衡量的,这都是他应该的。”
05 “你不想玩也得玩,这可是花了十块钱呢!”
周末的游乐场,热闹非凡。
一群孩子手拿小网,围着一个充气泳池,泳池里,五颜六色的小鱼自由穿梭。
家长们大多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玩。
和大多数人的自在闲适不同,有对父子把捞鱼当作一场“战斗”。
三十多岁的男人蹲在儿子身旁,目不转睛,盯着池中的小鱼:“快快快!过来了,捞那个最大的!”
五六岁的孩子手拿小网,猛地一扣,可惜慢一步,鱼儿甩甩尾巴,从缝隙中溜走。
男人有些不耐烦:“你怎么搞的?笨手笨脚,连条鱼都不会捞!”
孩子瘪瘪小嘴,指指衣袖:“爸爸,袖子湿了,我不想玩了。”
“什么?”男人吼出了声:“这才玩几分钟,你不想玩也得玩,这可是花了十块钱呢!必须玩够半小时!”
“阿宽!”女人招招手,提着塑料袋朝这边走来。
男人转过身:“你怎么才回来!”
女人一挥手:“别提了!”边说,边从袋子里拿出矿泉水:“这园子里的水贵死了,要三块钱,我去外面买,才两块!”
女人得意一笑:“保安不让我进,我和他吵了一架,我就出去几分钟,怎么回来还得重新买票?”
一旁的孩子过来拉拉她的衣角:“妈妈,我不想玩了。”
男人指着孩子:“这小子,要玩捞鱼,十块钱能玩半小时,这才几分钟就不想玩了!”
“哎呦!”女人惊叫一声:“这可不行,没到时间咱就吃亏啦!来来来,妈给你看着,保准能捞条大鱼。”
06 后记
小宽学历高,工作好,在周围人眼里,他是个完美的人,亲戚还会赞扬他的父母,教子有方。
事实上,他的心里不快乐,骨子里那种自卑感,和对金钱异乎寻常的敏感,挥之不去。
他会把“用钱来满足自己的任何欲望”,看成是一种罪恶。
他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些快乐。
甚至,他会把这种焦虑和严苛,传递到下一代,就像面对孩子捞小鱼这件事上。
也许,父母原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但是,过度限制孩子童年的快乐,会使人变得自卑渺小,他会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锱铢必较。
一掷千金,对大多数人来说,终究不是常态,但至少,我们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既懂得挣钱的不易,又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不对孩子有求必应,但也不要对他故意苛刻,时刻把“穷”字挂在嘴边。
把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地划分为“穷养”和“富养”,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果孩子本身畏缩胆怯,缺乏自信,可还是苛刻地穷养,自然会让孩子更加自卑。如果孩子习惯大手大脚,还继续富养,会让孩子更加奢侈。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简单的“穷”和“富”,而要从自信心、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来入手,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有点意犹未尽?请移步专题:《松鼠心理会,知识嘎嘣脆》
我是果小松,在娴静和活泼间,来去自如的女子,关注心理学在情感解惑、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应用,欢迎关注交流。
齐悦大型梦想社区第5篇
网友评论
穷养与富养,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了很多年了,你从一个人的观念影响了三代人,我觉得这样举例子蛮好的。其实还可以举一个富养的例子,然后对比,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