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虽然是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妻子,不过她的一切荣誉皆因女儿武后而有,随着女儿的步步高升,杨氏也因此得到了一系列的头衔。
武后在永徽六年被封为皇后,其父武士彟父凭女贵,按制封为周国公,杨氏则封为应国夫人——虽然按理来说丈夫是周国公,妻子也应该是封号相对应的周国夫人,但是因为唐高宗早在一登基时便将自己的保傅姬揔持封为了周国夫人,比起与皇帝有着几十年深厚感情的姬保傅,杨氏尚没资格让对方挪位子,自然只能屈就别的封号了。
而唐高宗之所以对姬揔持和杨氏区别对待,归根结底在于彼此之间的情分不一样。毕竟贞观二年六月李治一出生,长孙皇后就选择了姬揔持为小儿子的保傅,这种自幼抚育的恩情与朝夕相处的感情,比起因为夫妻关系才延伸出来的再外一层关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姬揔持在唐高宗一朝自始至终都是周国夫人,无形中“占据”了当朝皇后之母的位置——尽管唐朝历史上并不乏夫妻封号不同的例子,但和丈夫封号相对应的内命妇封号,在妻子还活着时就被另一个女人所占据,这样的事情目前仅见两例,而武后之母则是破天荒的头一例。所以姬揔持曾两次上表请求改封鲁国,第一次是因为武后的父亲武士彟封为周国公,第二次则是因为贺兰敏之改姓武敏之以继承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但唐高宗都没有答应,所以姬揔持仍旧是周国夫人。
如果说这一切只是巧合——虽然姬揔持封周国夫人在前,武士彟封周国公是在这几年之后,唐高宗完全可以避开这样的“巧合”将武士彟封为别的封号,那么接下来耐人寻味的就是,荣国夫人死后受到唐高宗的追封,封号不是别的,正是鲁国夫人这个当初姬揔持意欲退而求其次的封号。
不过也有人试图解释说,其实杨氏在唐高宗时的地位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和《册府元龟》中就记载了杨氏虽然身为国夫人,但享有了一千户的实封,这样的待遇堪比李唐的几位开国功臣。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史料到底是怎么记载的。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并序)》:
至永徽六年,圣上母仪万国,正位六宫,将开炼石之基,遂沙之祉。大帝以西京命赏,平原之秩未宏;东汉崇恩,新野之封犹褊。于是广流元霈,大启黄扉,稽石之遗尘,裂宝符之气昴。即以其年十一月,册拜代国夫人,食汤沐邑一千户,品正第一,位在王公母妻之上。鱼轩水骛,轻影于龙池;服霞明,下鲜文於凤腋。荣由德被,位匪恩,骤应嘉名,徒昭洪泽。以显庆五年十月,转拜荣国夫人,寻改封ガ国夫人。自家疏槐里,门荷椒庭,累沐殊辉,频膺茂典。
《册府元龟》:
显庆四年三月甲申故荆州都督赠司徒周定公士彟,配享高祖庙庭,赐其家魏州实封一千户。总章元年,又诏赠司徒荆州都督忠孝公士彟并诸功臣,时皇后欲褒隆其父故并赠功臣。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和《册府元龟》上均提及了武家食邑一千户的事,不过《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中记载的是杨氏改封为代国夫人时“食汤沐邑一千户”,而这种虚封一千户、三千户乃至一万户的记载在各种墓志铭、碑铭上是俯拾即是。毕竟有虚封不代表一定会有实封,而虚封的数额往往比实封的数额要多出数倍,写在一向喜欢夸夸其谈的墓志铭碑铭上自然风光得多,也能起到很好的贴金效果。
不过但凡对唐朝食邑制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有了虚封并不等于就有了实封,何况荣国夫人的待遇《旧唐书》上记载的非常清楚,永徽六年“应国夫人杨氏改封代国夫人”,显庆五年“代国夫人杨氏改荣国夫人,品第一,位在王公母妻之上”。杨氏的荣耀在于显庆五年改封荣国夫人后地位才在王公之上,而不在于身为代国夫人时便位在王公之上,更不在于食邑一千户上。所以荣国夫人的食邑一千户很显然只是虚封,若是实封,那么史书上既然已经记下了荣国夫人位在王公之上了,也绝对不会漏了享受一千户实封这样的优厚待遇。
《册府元龟》上虽然也同样记载了食邑一千户的事,不过与杨氏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这是武家因周国公武士彟而得到的待遇,不是因为杨氏,且这里的食邑史书明确记载为是实打实的实封一千户。
所以这两处史料虽然均提及了食邑一千户的事,然而无论是事件中的主角还是食邑的虚实性质,完全是两回事。换言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中的记载不过是墓志贴金,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杨氏并没有得到实封一千户,而她能够位于王公之上也是在改封荣国夫人之后。
至于武士彟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与太原首谋元勋,他的嫡亲女儿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进宫时也不过是作为品级较低的五品才人,丝毫看不到身为太原元勋、开国功臣之女应有的风光。所以史书上记载的真实场景就是:直到女儿成为唐高宗的皇后了,武士彟这才沾光得以配享唐高祖李渊的庙庭,武家也因此得到了实封一千户的待遇。
杨氏死于咸亨元年,死后被追封为鲁国忠烈夫人,唐高宗让文武百官与一干皇亲国戚前去吊丧,又以郡王之礼安葬在咸阳。本来杨氏的一生可以就此得到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但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贺兰敏之与武后之间的各种恩怨情仇,武后最后公然上表,将贺兰敏之与亲外婆杨氏通奸、在为杨氏守丧期间胡作非为,以及引诱准太子妃的事一并揭发。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段历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杨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太婆与年少俊美的外孙贺兰敏之之间的风流韵事,然而中国古代最讲究的就是百善孝为先,所以哪怕秦始皇面对生母赵太后与人通奸生子这种奇耻大辱,也只是私下处理掉了奸夫与私生子而没对亲生母亲赵太后如何;所以哪怕武姜因为偏爱小儿子共叔段而助其谋反,郑庄公也不敢真的因此一辈子都不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那么,在那个以孝治国的时代里,武后又是为什么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高调地向全天下人宣布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外孙通奸这种丑闻呢?
其中深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里只能暂且搁笔不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