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写董卿,却想起了柴静

作者: 朱萧默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23:04 被阅读5390次

    *** 女友要做一期微信推送,主题是董卿的成长故事,需要细致的表现董卿整个成名的历程,同时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细致化的描述,来给予读者力量。***

    前段时间,当观众对董卿的主要印象还停留在春晚女主持的时候,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诵者》的惊艳主持与策划,让董卿一炮走红。端庄、得体、大气、知性、淑女,所有的赞誉都扑面而来。她得种种经历,似乎为每个人树立了标杆。 董卿

     翻看着董卿小时候的故事,看着不同的讲述,不同的刻画。联想着那个在春晚、诗词大会上优雅而不失气场的女主持人,恍然想起与她年纪相仿、以前同在央视工作的柴静。

    突如其来的想法,我有刹那间的错愕。

    但我总觉得如此励志的董卿,好像离我们生活太远。关于她大多故事的主题都是父母的要求严格及自身的不断奋斗,例如这样:

    董卿出生在上海,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能好好念书,考一个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所以爸爸便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稍微能识字了,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从小就抱怨不已,有时天还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她提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操场上跑一千米,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关于照镜子,她的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看书、提高文学素养、有内涵这些优点我们能在现在的董卿身上找得到,当时的父母的教育算是取得了成功。但是总会感到略微的心痛。后来我想了想——大概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的董卿,却忽略了在这种模式下“死去”的一百个“董卿”。

    所以我会觉得她离我遥远。这种精神上的距离该去怎么描述呢?她永远都是那个可以在台上可以将中国千年的文化通过诗词娓娓道来的女神;永远都是那个一笑一颦都可以调动观众注意力的主持人;也永远都是那个用一个节目、几句话浓缩文化传承精华的策划者。但是这些和坐在这里书写文字的我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或者说,没有精神上的纠葛或共鸣。 柴静

     在第二遍读《看见》的时候,我渐渐喜欢把自己代入一个记者的角色。像是没有情感、没有情绪表达,只有看透真相之后的陈述。在柴静的笔下,我仿佛在目睹一个个调查现场。在这些现场里,我找得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总会有那么几句话,几个场景,怦然心动。她在采访非典的那一章里有一段描述:

    我父母在山西,不知道我去病房的事情,我们学校停课,正在邻居家里打麻将,一看见片子,手停了。邻居说我妈哭了。但是她没有和我说。她不是那种碰到事多愁善感的人,就问了我一句:“你接下来做什么?”

    看到这里,潸然泪下。

    后来看《穹顶之下》,虽然是和罗永浩一脉相承的演讲调调,听着舒服诙谐,掩不住内心的波澜。这一次,柴静不再是那个经历多年磨砺、讲话中肯的记者,而是饱含情绪表达的母亲。有人质疑不够严谨,作为饶是如此,让我更真实的在触碰她。而另一方面,能做严谨调查的人或部门一直“按兵不动”,而柴静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已经实属不易。

    这两次最直接的接触,一个仿佛触手可得的柴静,其精神世界在我面前扑面而来。她描述的故事,讲土地纠纷、讲同性恋、讲地震,这些在我身边,在我能思考的范畴之内。再去读《看见》她会这样去描述启蒙:

    以前“新闻调查”老是说启蒙,我一直以为是说媒体需要去启蒙大众。后来才知道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也会这样去定义痛苦,直击心灵: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一刹那,和我心理的那点困惑,全然契合。这种发声源于自我理解,传播向在思考的读者。 当两个到达了相似高度、同样能给我们正能量的女人同时出现在脑海中,我不禁把两个人做了一番对比,并无侵犯之意。

    《看见》

     有时间,会再把《看见》拿过来再读几遍。读读柴静,写写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惊鸿2019:董卿奔五了,貌似美丽依旧,其实岁月是很公平的。一个老而不嫁的女人,背后究竟有多少故事?我不想去猜测,但总有人去琢磨。她是谁的小三?生了谁的儿子?
        柴静,有段时间几乎是雾霾的代言词。很多人在攻击她,说她开着百万的吉普车,花着在中国挣的钱,行驶在美国的公路上,骂着中国刚刚崛起的基础工业。
        这两位都是央视培养出来的精英,行为同样的有悖伦常。只不过一个在向国内的恶势力宣战,一个在为政府呐喊。
        说到根本,她们真正想过老百姓吗?
        央视出品的,都是资深的表演艺术家家,把百姓当成傻子,让大家为她们点赞,有意思吗?
      • w夭夭:我刚看完,很不解,很难受,不认同,很感动,很好看
      • 83b743ed4bb3:初中看了《看见》,高中学习新闻,一直觉得《看见》给了我一片新的世界,也一直喜欢柴静
      • 步行者moon:亲爱的,你是我在简书第一个打赏的人,加油!
        柴静和董卿都喜欢,不过,我更喜欢柴静独立独行,自由无束缚的灵魂……
        朱萧默说: @步行者moon 谢谢!都要加油!
      • 纵横_a0c9:喜欢柴静的忧国忧民,真实的人,而不像有的人总觉得象套上了面具,但在中国,你必须这样做,最好的人生是套上面具,再由自己取下来
      • a54f9c716e93:最近一直在看看见,我喜欢
      • 一渐入佳境一:总之,是篇不错的文章👍
        朱萧默说: @随缘任运可好 谢谢!
      • wendystar986:简书上很多些董卿的,我都不点来看,看到柴静才尽快阅读,董卿就是一个端着的很累的花瓶,看着就累,柴静才有生命力!
        wendystar986:普天盖地都是她的新闻,有种被选择的感觉,所以不感冒她,油菜花的人很多,志林姐姐也是有内涵的。
        朱萧默说: @wendystar986 我觉得董卿还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这一点就足够了。不过咱们俩好像都有点愤青😂😂
      • 女小巫的屋:想哭。
        朱萧默说: @女小巫的屋 有什么想法,大家可以一起探讨😄,谢谢对我的文章的认可。
      • e17f05d90dc9:想起了崔永元在采访中的一句话,主持人也是人,只不过有的人做着做着就不是人了
      • 梧桐下的猫:深有同感
        朱萧默说: @梧桐下的猫 谢谢!
      • 戴戴写作之路:柴静真实,思考深。她离开了体制才敢拍穹顶之下。董卿在体制内奋斗了21年,做这样一档性冷淡节目火起来也不容易,最起码普及了阅读吧。不过你这种比较挺有意思,是经过思考的,赞~
        朱萧默说: @爱读童书妈妈戴戴 董卿切中了中国怎么社会的一丝痛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到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董卿的做法,算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罢,为整个国民在做事,或者说的再高大上一点,在为整个文化传播在做事,都应该是值得尊重的。毕竟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很有文化归属感的。
      • 一束阳光a:今天初识简书,进来翻阅的便是你的作品了,不管是董卿还是柴静都很棒的!关注了!
        朱萧默说: @一束阳光a 谢谢!
      • 剑断念人断情乀:我觉得两种都不同风格,柴静是记者而董卿是主持人。
        朱萧默说: @剑断念人断情乀 从记者和主持人的不同职业来看,似乎也造就了两个人不同的美。毕竟这两个职业,每天的工作的模式几乎是截然相反的。
      • 梧阿木:很喜欢柴静,不过我倒是觉得两个人是不同风格的,注重的点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好
        梧阿木: @猪小默 这倒是,高中时柴静的书刚刚出来就跑去书店买回来看了,当时看会觉得很激动,有点像一时的打鸡血,久了之后慢慢的就感觉被大众所遗忘了,董卿的有点像细水长流,温润无声的打动你,用前人的作品重新翻出来推到大众面前,董卿就像一个媒介,链接其中,以前可能喜欢柴静的真实,一针见血,现在可能更喜欢董卿节目里一个个不同精彩的人生
        朱萧默说: @梧阿木 嗯呢。好似不同的年纪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大家都对这两个人比较喜欢。
      • 观书不悟道:柴静是那种贴近生活的主持人,如邻家姐姐一般,话语中带着关怀和思考,董卿正如你所说,更像是女神,端庄典雅。
        看完看见以后马上就喜欢上柴静的那种真实和对社会的思考,就好像她生来就需要承担起一种责任一样。
      • 格子mm:柴静的话很多都耐人寻味,前些天就看见一句“每个轻松的笑容背后,都有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灵魂……昨天的努力是为了今天生活得更加从容”,我也想看看《看见这本书了。》
        朱萧默说: @升级的格子 好多句子可以反复去品味,有深度。
        朱萧默说: @升级的格子 哈哈,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 只喝大麦茶的年纪:对于现在二十几岁的年纪,柴静的思想更容易进去内心。或许年轻,总想要拼,总想去做很多事,单纯无畏。
        朱萧默说: @宝宝想做感性的医森 嗯嗯,柴静在以另外一种视角,描述这个社会是怎样的,再这样的文章里,会发现,走到最后,事情竟然已经没有了对与错,只有人性。社会的矛盾,写在纸上就已经让人如此无力。提前有一层思考,会让我们学会在社会现实面前保护自己的热血。
      • 8d357c6845e0:她俩是不同世界的人。

        第一次在长沙的电台做节目时,柴静大学还没毕业。
        由于节目太受欢迎,被芒果台看中。
        后来依然由于太出色,被央视看中。
        对了,她的本科学的是财会。
        柴静整个人生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大学时就在电台节目里为大家排忧解难,就体尝过百味人生。

        董卿不一样,首先条件就不同,董卿嫁进豪门,早已是奢侈品消费者。
      • e4aab3a9fc6c:好巧也是刚刚看了《看见》第二遍,时隔三年,我已不是热血青年,如今才真的读懂了那种任何时候都客观不假定人之好坏只追究事实真相的那种执着与泰然,对人也多了感同身受的理解。但愿失了热血不代表垂垂暮年,而是人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新阶段。:blush:
      • 江淮king:穹顶之下不是美国人赞助拍的吗🙃
        江淮king: @猪小默 社会个体,需要美国资助的百万经费吗
        朱萧默说: @江淮king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重要。看柴静的出发点。济南的朋友有一次和我说,其实雾霾十年前就有了,但是,政府不会和你说这是雾霾,只会告诉你这是雾。这么多年,相关的部门也没有给出一个详尽的调查。柴静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去做这件事,我们不应该质疑太多。
      • 笑意写在脸上:我已经把《看见》读完之后,放到楼梯间,几天之后就不见了,不知道谁拿去了。有个性也不能做有损民族气节的事情。
      • 千禾随笔:我也喜欢《看见》,看的爱不释手,不看完不甘心~~
        千禾随笔:@猪小默 嗯,看了你的文章正有再读一遍的想法:)
        朱萧默说: @素衣迎风《看见》值得多读几遍,最好隔的时间久一点。每次看,风景都不一样。
      • 三叶冰岛:董卿是位出类拔萃的主持人,是博闻广识得学者,是优雅端庄的女人,是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是所有女性的榜样,就像一朵艳丽无比的牡丹;而柴静,特立独行,不卑不亢,胆大心细,更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两个人代表的精神风格不同,所以没有谁好谁坏。只是我更欣赏柴静身上那种自由感性的性格。
        三叶冰岛: @猪小默 没有啦,看完你写的获益匪浅,一时兴起写的,多多指教哦!😬
        朱萧默说: @三叶冰岛 哇,总结的很好👍 我很欣赏柴静自由感性的性格。
      • TT_7209:第一次看见你简书文字,直接的赞赏表达一下晓婷妹妹的鼓励,加油加油~
      • 迷城_虚幻:我也写了一些,关于董卿关于朗读者的认识,
        迷城_虚幻: @猪小默 对的,很敬佩她的知识储藏,和为人处事,
        朱萧默说: @追本溯源 😄去看了看,观察很细致。朗读者火并不是偶然。
      • 楚霫煜:女神董卿
        朱萧默说: @楚霫煜 哈哈,觉得都是女神。
      • 小喜蛛:我竟然看完了。不过一开始以为会很长,结果还好。
        朱萧默说: @小喜蛛 写不出太多的文字,感情表达也不详尽。
      • AngelaLeimx:可能相对而言柴静更贴近我 更贴近生活 更是我愿意活成的样子
      • 少女肖走江湖:语言简短却有力量,语调平和却不容置疑。一直很爱柴静,哪怕有负面新闻,也依然爱。
        少女肖走江湖: @猪小默 嗯嗯,对,坚持自己相信的
        朱萧默说: @少女肖 站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久了,难免有人想说闲话,真真假假无所谓。我们能学到自己想要的,就好。😬
      • turpentine:还是更喜欢董卿。
        柴静更像是青年时代的代表,有冲劲,锋利,尖锐,却也反思,自省。但人总是要成熟的,懂得收敛,懂得人不只一面,懂得沉淀下来踏实做事来让这个世界更好,而不是靠喧嚣或者情绪眼泪。
        而董卿,同样的时期,看上去更像个花瓶。但实际她在努力,在积累,低调,务实。绽放在40+的年纪,这样厚积薄发的美,深沉,优雅,大气而持久。
        朱萧默说: @turpentine 我第一次看柴静的《看见》的时候,是在高中。大家应该都懂高中那种环境,特别还是乡镇的那种高中。整个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不了解外界,也不懂自己。对于那时候的我,或者说很多年轻人,柴静的书真的很有力量。如果说董卿代表得成熟,那我觉得柴静是给人走向成熟的引路人。
        一渐入佳境一: @turpentine 只是对照,何必对比,很多事不能放到一起比较,因为本就是独立的
        一渐入佳境一: @turpentine 有几句有点偏激了
      • 我是杨颖:董卿,恰巧属于另一种,很好的诠释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不只有被逼无奈,还有咬紧牙关的坚强与善良;生活不只有虚名与利益,还有纯粹的梦想与信念;生活不只有遗憾万千,还有勇敢的面对与坚持
        朱萧默说: @我是杨颖 相比较柴静,董卿确实会给人更多的感动和激励。我记得她把马冬说出马季的那年春晚,知道自己口误之后,夜晚独自一人辗转反侧,看出了她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么高,即使我们已经谅解她。董卿影响人的,是她自身;柴静影响人的,是她多年的行走,带来的夹杂这痛感悟。
      • 凡心志言:希望能更正一下错别字,书女——淑女,铺面而来——扑面而来,种种经理——种种经历,领居——邻居。
        朱萧默说: @志言不自语 好的,谢谢!以后一定注意
      • 我是杨颖:这二位都不错,柴静接地气,看她的节目,看她的《看见》,让我觉得世界是个多面体,总有我看不到的一面,也让我知道人生在世,总有各种各样的不易,要学会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
      • a377e4a8d9b6:看见世界,聆听思想!
        思考过后的才是你的!
        朱萧默说: @淡墨心香 对,夹杂这思考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 秘密梦红楼:我从初二,十四岁,就开始喜欢柴静,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没有之一。
        因为她的存在,我的理想是学新闻,后来绕了很多圈还是学了,但是新闻变了,她也隐退了。
        我想当记者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以后依然想写人物,想做心理咨询师。
        朱萧默说: @秘密梦红楼 我是学计算机的。我也一直在以互联网的思维去看待现在一些问题。容我再次从这角度出发,谈谈新闻这个事。声明,拙见而已。
        自媒体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新闻做一个重新的定位。现在信息的曝光速度因为有网络的原因,变的十分迅速。新闻不会变,对新闻的发掘也不会变,只不过很多人面对自媒体的大潮和大数据的兴起,做记者的初心变了。有一个美剧我在看《新闻编辑室》,推荐看一下,很赞。当越来越多的观众数据在引导着新闻得制作人时,新闻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差。
        前几天,接触了一下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做的多了会觉得恶心,完全是为了利益在做新闻。当面对利益的时候,新闻的思想与否,变成了一个选择题。
        秘密梦红楼: @尼喏 嗯,还好有人仍在做
        许知颜: @秘密梦红楼 同是不过我仍然想写新闻
      • A威文:我也很喜欢蔡静,有个故事情节,写一个性工作者的自白,写的很好。也喜欢一些句子。
        朱萧默说: @A威文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柴静,看里面讲的各种新闻调查,有一种憋在心里难以名妆的痛,那时候还在高中,整个人认知还比较浅。现在在读,可以看到些许她的内心的丰富。
      • 一直温暖如歌:我也很喜欢柴静,她的《穹顶之下》很让人震撼
        一直温暖如歌: @一直温暖如歌 确实,值得国人反思
        朱萧默说: @一直温暖如歌 可惜后来被禁了,很深刻的调查。
      • 03131768:是我的启蒙书,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朱萧默说: @03131768 我记得高中那会,看了两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和看见。到现在仍旧特别喜欢
      • 527a15d166ee:正在看《看见》。很棒!
        朱萧默说: @秋子_8944 正在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去读。😬

      本文标题:我在写董卿,却想起了柴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ek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