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2cfe804f8291c630.jpg)
“志达云霄天地惊,博飞能展大鹏程。纵然大漠朔风起,亦作云天潇洒行。”
鹰,自古以来有“天鸟”之称,它被喻为神鸟、战神,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
鹰和狮子有许多相似之处,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而鹰则被奉为百禽之首 。
鹰气质高贵,搏击長空而乘風,獨立危巗而傲世。
它高傲如狮子般,不吃嗟来之食,只享受自己的胜利品。那怕饿死也不向腐尸臭肉靠近一步 。
它振翅九霄,一去万里,自由翱翔于天际,浩瀚的天地,变幻的风云,在它眼底一览无余。
它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极限,它有强大的毅力,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勇于探索。
它勇敢、智慧、勤奋、独立,它的精神被人们所赞扬和钦佩,而更多的文人墨客则是借鹰言志、写鹰抒怀,就如杜甫的这首《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挟来的。
它竦起身子想攫取狡猾的兔子,它侧目而视,碧眼很象愁苦的胡人。
系着金属圆轴的画鹰光彩照人,若把丝绳解掉,它好象立即就能飞翔,它悬挂在廊柱上多有气势啊,简直是呼之欲出。
什么时候能让这只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击落,使它们的毛和血纷纷扬扬地洒在平原上。
杜甫的这首诗是题画诗中的佳品、上乘之作,而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把画鹰当作真鹰来写。
他把画中之鹰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结尾则以真鹰期之,诗人借以达到咏物抒情的目的,使这首咏画鹰的诗,寓意深远,“灵气飞舞”。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我们知道,杜甫的诗风或是忧国忧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是沉郁顿挫,“艰难苦很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然而这首诗却是“笔力矫健,有龙跳虎卧之势”,凶悍而有气势。
因为,此时的杜甫,正当年少,过的是“裘马颇清狂”的生活,而他的诗作抒发的多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
此时的他,富于理想,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他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1debb692257dcb2d.jpg)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唐·杜甫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题画诗。
此诗通过描绘画鹰的威猛姿态和跃跃欲试的神情,抒发了诗人自负不凡、痛恨庸碌的壮志豪情。
开头两句点题,含惊讶之意;中间四句正面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诗人的思想。
全诗笔触细腻传神,章法谨严,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题画诗的杰作。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首联的意思是,白色的画绢上仿佛卷起一片肃杀的风霜,哦,这幅苍鹰绘画真是超凡绝俗。
素练:作画用的白绢。
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风,一作“如”。
画作:作画,写生。
殊:特异,不同凡俗。
首联起用惊讶的口气说,在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
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颔联的意思是,它竦起身子想攫取狡猾的兔子,它侧目而视,碧眼很象愁苦的胡人。
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想捕获狡兔。
侧目:斜视。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跟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c138ba557643bbdb.jpg)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颈联的意思是,绦镟闪着亮光,简直可以摘下;它像真鹰一样立在轩楹之间,完全可以呼之去打猎呢!
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
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擿:可以解除。擿,同“摘”。
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尾联的意思是,啊,应当让它去出击凡鸟,它一定会把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平远的草地上。
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平芜:草原。
尾联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5b0c3e67872334e.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