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充足的积累,有利每一个学生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开课之始,就介绍 这是一节积累课 !这节课的积累从三方面进行 !
一、文学常识积累
陶渊明 ,东晋著名诗人, 散文家, 29岁入仕, 41岁辞官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 创造了大量的田园诗 !
余老师引入大量的史料 ,由简单的介绍到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引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让学生认清陶渊明,是一个很有骨气 清高自傲的文人 。
后又引入 “桃花源记 ” “五柳先生传 ”等,有趣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清高洒脱 ,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
一个立体的陶渊明 ,一个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跃然纸上 。
常识的积累 ,内容丰富 ,从作者简介到逸闻趣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活生生的, 个性鲜明 ,不畏强权, 不慕虚荣的陶渊明 ,让学生对陶渊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层层铺垫的手法是我们普通老师做不到的,非有余老师精深的功底不能驾驭,课堂的收放自如 ,十分佩服 !
也是我们一线老师读书研课的动力 ,见贤思齐!
二、读背积累
一读节奏: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读语速:速不能过快 ,有徜徉其中的感觉,有些美妙的意境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三读味道:读出悠长的味道 ,如“”问君何能尔 ?这是一种自信的情感 ,更有一种陶醉的感觉 。
四读意境 :心远地自偏 ,有深有静谧的含义 ,所以可以读出心境清净高远的意境 。
五读层次 :读出十个句子的层次 ,一层:自己在人境中的生活和感受 。二层:自然环境 。三层:陶醉其中的农耕生活 ,如采菊东篱下 ……
这个环节处理的非常的有层次感 ,节奏、语速、味道、语境、层次 ……我自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只是引导学生把握节奏、语速,后面这三个层次比较欠缺 ,是因为我的学生基础过差,引导失效、为节省时间, 自我放弃 这个环节!
四、赏析积累
问题一:这首诗的主旨表现了哪两个字上?问题二:车马喧这三个字妙在哪里?
问题三 :从练字角度赏析悠然一词?
问题四: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畅所欲言的发言 ,余老师最后总结归纳 :“心远”全诗的主旨, 心远地自偏,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 。
车马喧是实在的景象 ,也象征为权,利斗争不息的世俗社会 。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的自得与恬淡 。
“真意”的含义是自然之趣和人生哲理 !
这个章节是全文的精华内容, 余老师分别从领悟主旨, 品味妙处 ,赏析字词,理解内涵入手,这个过程设计巧妙 ,内容丰富, 角度多元, 精彩绝伦 !
我处理这个环节的过程,总是以讲析为主, 最后老师小结,缺少学生的讨论 ,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高级思维的训练 。
余老师则把学生从课文,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不仅授知识, 而且启迪智慧 ,引发思考 !高妙之极!
当语文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 而是旁征博引 ,不再是枯燥无味 而是生动有趣 ,不再是捉襟见肘 而是游刃有余, 不再是缩手缩脚 而是神采飞扬 ,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更多得到的是一种智慧,和灵魂深处的思考 !!
由小课堂走向大语文 ,余老师历害了!!
一堂厚实的语文积累,我们都很喜欢!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