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晚,本来一早就构思完了,准备写的时候突然有要紧的事要去做,回来再写的时候已经没有灵感了,放弃不写,看了会书,搁到下午重新写。
这件事情我总结出了两点:
1,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你的计划里要允许有变量的存在。
2,即使有变量,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目标。
昨天看《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对我感触很大,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效的计划一定是包含了对于任务执行过程的思考。对于文字,这个“过程”可能被称作“大纲”;对于一次会谈,这个“过程”可能被称作“提要”;对于其他工作任务,这个“过程”被称作“步骤”。通常,人们都倾向与在执行任时才被迫思考过程,如此一来,执行时的负担就太重了
如果我只是在今天的计划上列出“写完《100篇时间管理文章第5篇》这篇文章”,那么我也是一样是什么都没思考,一位我只是写出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却完全没有想过它的内容慨括,那么当我开始写的时候,大脑里将是一篇空白。所以我在订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时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开头,如何举例子,所以会节省大量的写作时间。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思考任务时,想的是完成任务的步骤。
这种思维习惯在职场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一个农场住快要退休了,他有两个儿子,他准备让二儿子接管他的农场。
大儿子不满意:为什么不让我接管呢?
农场主说你去找库克买点土豆,回来我就告诉你。
大儿子去了,一会回来了说,库克只能卖给我们6个土豆。
农场主又让二儿子去买土豆。
二儿子一会也回来了说:买6个土豆是8美分一个,如果买的多可以便宜。最近有新到的南瓜,可以买,价格是6美分。还有一些新鲜的蔬菜,都可以去买。
农场主对大儿子说:知道为什么让你弟弟接管农场了吧。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但它却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做事方式。貌似两个不相干的例子却有着相似性。
我们去养成习惯或者去进行时间管理,总会碰到不舒服或者磕磕碰碰。如果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很容易就流产;如果一开始搞的很复杂,很容易就难受。我们可以试着去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有很多人在做计划的时候为了显得自己很努力的在进行时间管理总是把时间和时间安排的慢慢的。到执行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事并不能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进行。我们不能免除外部带来的干扰,但我们却可以把做事情的步骤提前做好。
这几天在读一些时间管理的书籍,昨天读的《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明天跟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下一个自己的目标是安排自己没三天读完一本时间管理的书并分享一些感悟。
愿与大家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