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男人一心想要一个柔情似水的姑娘做妻子,百般寻求,最后得偿所愿。婚后男人也是心满意足,开心至极。
过了几年以后,他发现跟这样妻子一起生活太平淡,像一杯白开水。异常痛苦。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当初的看法是错误的,他需要的应该是一个热情似火、充满活力的妻子。于是离婚,找了一个热情奔放的妻子。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每天激情满满,自己也充满了生命力。
几年以后,他又觉得内心过于空虚,激情让自己很疲惫,似乎永远都得不到休息。再次思量,或许还是原来那种妻子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于是离婚、再婚、又离婚、又再婚……在这两种类型的女人之间不停的摇摆。
我们把这种始终在两端徘徊的人称为“钟摆人”。
经常听到人说,“我希望自己面对任何的问题都是稳定的,夸赞不欣喜,贬低不忧郁”、“我喜欢自己宠辱不惊”、“我希望练就不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能耐”……这是意识形态中的“钟摆人”。
不难看出在这些渴求里无不憧憬着一种“中庸”之道。
也就是在“此”和“彼”中间的那里。
毕竟“摇摆”是非常耗神、耗力的。
早上我们在群里聊个案,师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叶一菩提都可以成为咨询中的武器”。
也就是说,在设置之外,我们还能做很多其他可以做的事,核心是得以来访者福祉为先。
而不同的个案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态度来去对待,用她的话来说“怒目金刚和慈悲雨露一样重要”。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度”,以及度之间的“张力”。
看书的时候,荣格四大原型中的“阴性特质”和“阳性特质”也让我看到了一种我们自我摇摆之间的调和。我戏称像看中国道家的书籍。师伯说那就对了。
而“阴”或者“阳”,不得不提的是无论偏向哪一方力量都是非常强劲的。
只有这个“力”才能非常鲜明的显示出是“阴”或者是“阳”。
而我们的“中庸”应当也是在除了这个“阴阳”中间的那个地带,也就是说“力”的稳定。
所以才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所以,很多书籍当中都在教人如何去“控制”这些力,使之达到一个“稳”的状态。
但我们似乎也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一种事物都不会单一的出现,出现了这一面,那么另外一面也随之出现了。区别在于,我们只是把当前的力用在了自己看得到的那一面。
忘记了另外一面在受“反作用力”。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稳”更多还是在于“阴阳”之间的游刃有余吧。
也就是说,可以“阴”,也可以“阳”,也可以“不阴不阳”。
而这里,“钟摆人”并没有真正的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