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民不聊生。
对此,朝廷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措施,是皇帝下《罪己诏》。
皇帝即“天子”。“人君所畏唯天”,当灾异现象出现时,说明老天爷在提醒皇帝哪里做得不对。这时候,皇帝就要悔过自新。皇帝悔过自新,或许有所收敛,从此励精图治。但瘟疫是既成事实了,即使皇帝颁布10086道《罪己诏》,也遏制不了它的扩散。
第二条措施,是派官员们前往全国各地,发放药物和救灾物资。
对千千万万的病人来说,那点儿药物无异于杯水救薪。倘若遇到贪官污吏,层层盘剥下去,救灾物资到百姓手中时,恐怕所剩无几。
2.
腐朽无能的东汉王朝,面对瘟疫,束手无策。
与此同时,防疫有方的民间团体,遍地开花。
比如“太平道”,创始人叫张角,原本是个穷书生,他入山采药,偶然获得数卷天书。从此,他自称“大贤良师”。但凡遇到病人,他就慷慨地施符水治疗。
何谓“符水”?
符,就是符咒,纯属子虚乌有的骗人玩意,但病人图个心理安慰,也是有益的。
水,就是药汤,或许有一定疗效吧。否则,张角不可能拥有那么多信徒。
鸡贼的张角告诉病人:你痊愈了,是你诚心信道的缘故;你的病情加重了,是因为心不诚。
*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典略》
就这样,“太平道”野蛮生长。张角的信徒遍布全国,多达几十万,俨然成了一大教派。
《倚天屠龙记》里,明教以推翻元朝为宗旨。
“太平道”也确立了一个小目标:推翻汉王朝。张角振臂一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义军们头裹黄巾,史称“黄巾军”。
黄巾军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曹操、孙坚、刘备等英雄。他们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有的拥有了地盘,有的获得了声望。
3.
因为瘟疫崛起的,不止“太平道”。
当时,巴蜀地区也有一支教派,叫“天师道”。创始人叫张陵,他自称是太上老君的高徒,人称“张天师”。
好比孔子收十条腊肉作为学费,张陵则收五斗米作为入教费。
另外,张陵给病人施符水治疗,也会收五斗米作为诊费。
所以,“天师道”又叫“五斗米道”。
张陵提倡病人“待在安静的房间里,闭门思过”。对治疗来说,这种方法自然是收效甚微;但无心插柳的是,隔离了病人,也遏制了瘟疫的传播。
张陵死后,他的孙子张鲁继承了衣钵,把“天师道”发扬光大。张鲁竟然成了盘踞汉中的军阀大佬,他在当地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
张鲁颇有政绩,他发明了一种叫“义舍”的慈善机构。穷人路过“义舍”,可以免费就餐,而且“管饱”。
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於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三国志·张鲁传》
顺带提一句,张鲁后来跟曹操交锋过。他毕竟不是曹操的对手,最终投降了。
4.
因为瘟疫而名声大噪的,还有一位叫于吉的道士。
《搜神记》中的干吉,和于吉是同一人。
于吉,这个名字是不是耳熟?没错,就是《三国杀》里成天念叨“你信吗?猜猜看呐~”的糟老头子。
然而,历史上的于吉并不惹人厌烦,反而受人爱戴。因为他会治病,防疫很有一套。
江东军民,心向于吉,让孙策深感不快。于是,孙策就出题刁难于吉——适逢闹旱灾,于吉不是道士吗?就安排他施法降雨。
没承想,于吉真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大雨倾盆而下,溪涧欢快地奔腾起来。
久旱逢甘霖,农民伯伯们对于吉更加爱戴了;而孙策对于吉更加忌惮了,并痛下杀手。
然后,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先是于吉的尸首不翼而飞,再是孙策不论走到哪,都能撞见于吉的鬼魂。孙策最终惊惧而亡。
5.
瘟疫不仅关乎教派兴衰,而且影响到战争的走向。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巧用火攻,烧得曹操水师“樯橹灰飞烟灭”。
然而,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军中大疫,死伤无数。当时,曹操的爱子曹冲也在军中,染疾早夭,年仅13岁。曹操不得不焚毁艨艟巨舰,班师回朝。
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一肚子坏水的曹操在撤退时,或许试图把孙刘联军引到疫区。
幸好诸葛亮、周瑜不是泛泛之辈,才没有落入圈套。孙刘联军追到南郡,就止步不前了。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先主传》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拥有了“立足之地”荆州,继而吞并巴蜀。到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可以说,天下三分归功于肉眼不见的细菌和病毒啊!
6.
除了教派、起义和战争,瘟疫还影响到汉末三国的文学。
公元217年,文学天团「建安七子」由于瘟疫,群星陨落。「建安七子」中,陈琳、徐干、应玚、刘桢染疾身亡。也是这一年,曹军伐吴。「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和司马懿之兄司马朗,他俩随军出征,双双病故。
「建安七子」中,仅剩的两位:孔融和阮瑀,早在数年前就与世长辞。换言之,公元217年的那场瘟疫,让「建安七子」人间蒸发了,“去若朝露晞”。
「曹氏三父子」身为“建安风骨”的主力,他们仨的笔下都记录过疫情。
曹操有句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尸体就是一具具“病源”,谁敢收呢?只得任由它们曝尸荒野了。
曹丕给王朗写过信,王朗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曹丕在信中写道:“一个人生前再有权势,死后也不过长眠一棺之中。因为瘟疫,老朋友们个个凋零,只怕我也活不长久。自古皆死,唯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可以不朽。”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与王朗书》
曹植的笔锋更是直接:“在路上,我听到家家户户传出断断续续的哭泣。无数家族、家庭因为瘟疫,惨遭灭族、灭门。唉~”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yì),或覆族而丧。
——《说疫气》
7.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何其弱小!
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必定被大自然狠狠地报复,比如瘟疫。
不管你是英雄、奸雄、枭雄,还是权贵、百姓,瘟疫面前皆作鬼!
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
— END —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寿 《三国志》
2、黄勇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
3、任舸 《汉末三国灾疫与文人、文学》
4、李海 《试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瘟疫流行》
5、张勇 《论建安二十二年瘟疫对魏初文学的影响》
6、徐宇 《汉末魏晋的瘟疫及其与早期道教嬗变关系的考察》
图片来源:
1、《赤壁》(导演:吴宇森)
2、经典卡牌游戏《三国杀》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