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禄制度的演变

作者: 妙不柯言 | 来源:发表于2024-01-24 18:55 被阅读0次

国学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建立起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改造,生活中的诸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处的“禄”指的就是官员们从朝廷获的和自己的品级相应的俸禄,俸禄也就是朝廷给官员们发的“工资”。现代人的劳动报酬主要钱币,但是就古人来说,形式却比较多,除了钱币,还有土地、实物等。

先秦时期,官员俸禄主要是土地和实物。因为周天子给诸侯、卿、士等分封田邑(历虫上有名的“分封制”),因为这种制度所以就产生了“分田制禄”。同时,因为这种分封是世袭的,所以属于终身化。每个人根据自己袭得等级的不同,彼此的田邑范围也不同。

春秋之后逐渐行了谷禄制,到了战国更是普及。而这时,官禄也以“担”或“石”来衡量。但是,随着世袭制逐渐取消,以军功贡献大小来定俸的俸制逐渐建立,也就出现了军功爵制。同时,封地上的农民,因土地日渐私有,除交纳官府赋税,余则为自己所有。因此也逐渐出现了雇用制。但是,无论者和后者,我们都要清楚,除了封地里的官员外,中央和地方官员的俸禄一律由国家发放,这一点不变。这种官吏以秩石分等次的俸禄定制,我们将之称为秩石制。所以,这个时候不像后世以“品”来定官员等级,而是以粮食的“石”来定,比如“百石之官”、“千石之吏”等。

到了汉代,官禄制度逐渐完善和正规。这个时期,多以实物和钱币两种居多,同时,也逐渐出现了秩石制和另一种俸制的相和,这就是南朝梁时出现的官品制,因为官吏定了级别,实行了九品制,俸禄亦依此而推。其实这段时间俸禄发放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汉代国情相对稳定,赋税也就比较稳定,这样就能够确保俸禄的来源。此时倾向于钱物参半的形式,而且,除了本身俸禄之外,甚至还会有一些逢年过节或者恩赐的礼品等。比如,《汉官仪》中记载仅“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与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与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关系,国家和人民都处于不很稳定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多以实际的物体,如粮食、布帛等来作为俸禄。

到了唐代,主要以禄米、土地、俸料三项为主。禄米和土地我们都知道,这个俸料又是什么呢?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等。《新唐书·食货志五》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令百官防合、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但是,这个时期的官员仍然是以俸米为主,因为俸米的发放并不可观,只能算作一些日常杂用。比如,根据开元二十四年定的标准,一品大员一个月的俸料钱才31贯。这样的标准与其品级来说,并不见高。同时,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品级相同但一个是京官一个是外官,他们的俸禄竟是不同的。而且,俸料似乎只有京官才有,外官是没有的。

到了宋代,俸禄名目就更多了。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这些差不多都是用实打实的钱来给予。同时,还有仆役、衣料类。除了这些,还有各种赏赐、补贴、招待费、家属赡养费等。可见,宋代官员的福利待遇都十分之高。比如,《宋史·职官志》中就提到,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月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等。

明代俸禄类别繁多,但大体分为本色和折色两大类。但是,因为“大明宝钞”的通货膨胀、一条鞭法的改革、货币税等原因,出现了折支(米折钞、米折物、米折银)现象,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这种折支就成了一种变相的俸禄打折。

清朝将所有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这些等级不仅用以区分官职高低,也用以划定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等级地位。清朝官员无论满汉、文武,其俸禄一律按品级定高低,以俸银和禄米发给。在外做官的官员不支禄米,折合薪银发给。官员们除了正俸外,还有皇帝赏赐的“恩俸”以及养廉银等。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中记载,“一品岁支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三十一两有奇”。知县“每月支俸三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幕友师爷、门房仆役,都需要官员自己出钱聘请,一般的县街要用二三百人,大县达千余人至数千人。

俸禄是古代官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这项权利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综观我国古代的俸禄制度,不难看出其形式虽然非常繁杂,但所存在的缺陷却是致命的,例如正俸不到位,正俸与偏俸严重倒挂;京官与外官的俸禄严重失衡;由领俸人直接向百姓征收俸禄银钱等,这些给吏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关文章

  • 汉纪三十

    1 王莽当政开始时,因为制度没定,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没有俸禄。而其后虽发俸禄了,但还有个政策,说要与百姓同忧喜...

  • 内阁制度的演变

    内阁,我们常常想起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国王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权力都在内阁那里,以为是资本主义才是内阁的创...

  • 《自下而上》|模式自然出现,趋势逐渐演变

    整理|星原结伴 演变通论。世上没有决定性的事物,一切事物都在演变。 模式自然出现,趋势逐渐演变。人类制度,人类制品...

  • 读书札记《宋的转型》6

    今日阅读:第六章教育与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制度、教育制度、进士考试、古文运动、仕途俸禄和特权) 科举考试是社会各阶层...

  • 每日一记1207

    制度经济学有两大主题,一是研究制度本身的产生演变,二是研究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制度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制度促...

  • 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

    首先应该明确人类的概念。历史上其实有好多种人,现代人只是其中一种——智人。大约十万年前智人在非洲的进化有了根本性突...

  • 金融学 - 草稿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三点内容。 货币的演变和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国际货币体系及货币层次。 第二章 利息与利...

  • 《汉书》研读456:货殖传(一)

    货殖传(一) 当年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卿、大夫、士人直到普通百姓、守关和击鼓者,他们的爵位俸禄、...

  • 货市制度的历史演变一

    (一)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

  • 帝国时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宰者,主管也;相者,辅佐也。宰相,即主管辅佐帝王之人,百官之首。帝国时代历朝的宰相机构从秦汉到明清,其职掌和名称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俸禄制度的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km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