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a1f594e7e302哲思
别让你的孩子太‘懂事儿’

别让你的孩子太‘懂事儿’

作者: 灵魂有香气_a0e0 | 来源:发表于2019-10-29 16:45 被阅读0次

新的脑神经研究表明,孩子过早地成长和成熟,可能并非好事,童年早期的压力,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01] “ 孩子,妈妈允许你脆弱 ”

我现在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别让我的孩子太懂事儿!

他摔痛了我会先过去抱抱他,给他呼呼,告诉他:一定很痛吧?妈妈给你呼呼就好的快了。

我不会告诉他,男子汉,要学会坚强。我也不会说,别哭了,别人看到会笑话你的。

因为我就是一个从小被妈妈教育的很懂事女孩,跳舞画画学习运动,什么都会,很小就会照顾妹妹,会为了让大人开心而做她喜欢的事,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到自己有点讨好型人格。

这种人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而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不断的无底限的付出即使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由此来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他们喜欢被别人需要。

他们并不懂得尊重自己内心才是所有快乐的源泉。

我的孩子才两岁多,有的时候长辈们就会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教他共情,不准发脾气,不准大哭,长辈也是为了让他以后行为品格好,我能理解。

但反过来想想我们大人很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何况一个才几岁的毛头小子呢。


[02] 请别为你的孩子贴上“自私”标签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抢夺玩具事件,我们家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告诉他要一起分享。他有时候会吵着:我不要分享,我不要分享。

每当这时很多家长都会责备孩子太过于自私。请你们想想他们才多大啊,根本就还没有物与我的概念,却被早早的贴上自私的标签。

这时我会帮他分析:不分享代表宝宝还没玩够,那就不分享,也是你的权利。 但是你如果跟别人分享了他们会很开心和你做朋友的,下次也会和你分享他们的玩具。

因为我有两个孩子,我更加不会让哥哥必须让着弟弟。

因为弟弟还不能走路需要随时抱着和被照顾,这时我反而更加注重哥哥的感受,见面首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问候,出去玩会提问尊重他的意见。

实在顾不上他的时候我会撒个娇或者慢慢地解释因为弟弟不能走路,妈妈没办法再抱着哥哥,妈妈其实很想抱抱哥哥,妈妈很爱哥哥,那哥哥可以帮我一起照顾弟弟吗?

这个时候大多数时间他都会很乐意帮我的,因为他感受到了我的爱意,就不会吃醋而欺负弟弟觉得弟弟多余,反而很爱弟弟。

还经常跟我说:妈妈,弟弟好可爱呀,你再生一个嘛!我说在生一个干嘛呀?他说陪弟弟一起玩呀。  真的很有爱是吧!

我深知我自己有很多的好习惯都是妈妈帮助我养成的使我现在也获益良多,但是还有一些强迫性的习惯让我并不快乐。

这也是我这么爱看书的原因,因为我一直就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从小背负的期望太多,是别人眼里的乖孩子,但内心很压抑。

虽然也爆发过,叛逆过,但最终我在书本里找到了自我,认知了自我,并慢慢走在了自我救赎的道路上。  

我现在努力的让自己不那么刻板的去遵循一些好的习惯,而首先学会适当的满足自己的内心,学会让自己快乐,于我,这真的是我长大后努力才学来的,而不是从小就习得的道理。


[03]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根据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故事拍摄的真人电影《驯兔记》:

故事讲述一个聪明、正义,勇敢,不按常理出牌的皮皮鲁被老师试图驯化的过程。在老师眼中眼中他就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坏学生。

他的独立思考的特质在学校里显得格格不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乖巧听话的三好学生李小曼受到老师的无比嘉奖,有一天李小曼突然变成了一只兔子,她自己被吓的哇哇大哭,老师和校长却表扬了李小曼,说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至此全班全校都开始了向兔子李小曼学习,形成了一股“努力听话、变成兔子”的风气。

每个人的目标就是争取早日变成一只温顺乖巧的兔子,而作为自己的骄傲。

结果全校除了皮皮鲁之外,所有学生都变成了兔子,老师向皮皮鲁的父母施压,说全校已经出现好几个全兔班了。皮皮鲁拖了班级后腿。

父母、老师,妹妹,所有人都想尽办法让皮皮鲁变成一只兔子,不堪重压的皮皮鲁也只有带上兔子头套,被迫伪装。

作家萧伯纳曾说: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乖孩子。

故事的最后,郑渊洁本人扮演的熊猫,对皮皮鲁说:孩子,没关系,这只是一个童话。

没错,这的确只是一个童话,但确值得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充满创造力,会表达爱思考的人还是一个只知道按部就班不知道何谓人生的机器呢?

我时常会告诉我的孩子,你难过了,可以大声哭出来;

谁让你不开心了,可以和他据理力争;

就算不小心闯了祸,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马后炮。

我不想我的孩子拥有讨好型人格,要学会拒绝,学会为自己而活。

娇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我喜欢心理学,也喜欢研究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影响,并且现在特别注意我孩子的心理建设。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在他所有骄傲的成绩单下,我希望是一颗永远能让自己快乐富足的心灵。

 学习那么多技能,进去好的学校,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

拥有能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别让你的孩子太‘懂事儿’

    新的脑神经研究表明,孩子过早地成长和成熟,可能并非好事,童年早期的压力,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01] “孩子,妈妈...

  • 别让你的孩子太乖

    小时候总是听妈妈说:“你看人家那小孩多乖,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于是,小时后就特别讨厌别人家的孩子。我就再想...

  • 别让我太牵挂着你

    别让我太牵挂着你 舍不得的太多 无法述说 别让我太牵挂着你 舍不得的太多 如海之花 别让我太牵挂着你 舍不得的太多...

  • 别让你的孩子太舒服了

    今天我也来谈谈孩子教育的问题。 儿了这两天嚷嚷着脚痛,说是脚指甲顶着鞋子了。妻子就说可能是脚又长大了,该买大一号的...

  • 别让你的孩子太乖了!

    乖乖女为什么会选择乖这种方式? 是因为她乖时,父母会表现得特别开心。在小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在意自己的父母。一旦父母...

  • 《别让孩子“太懂事》

    中原焦点团队 和文化心理-好妈妈成长团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556天第668篇 咨询挑战本周14次,总665次 【咨询...

  • 你的孩子那么容易被毁,干脆就别生

    别让游戏毁了孩子、别让抖音毁了孩子、别让手机毁了孩子、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别让抗生素毁了孩子、别让武侠小说毁了孩子...

  • 晚安

    没事儿早点睡,有空多挣钱。 别让那些有的没的,耽误你的睡眠和时间。 ​​​​

  • 对不起!我不该这么着急

    对不起,我太着急了。 其实,我不该这样的。 慢慢来的道理我懂! 可我这性子就这样,毛糙,心里装不住事儿。 一有事儿...

  • 日更挑战(十八)正面管教 第五章

    第五章:为孩子立界限:从建立日常惯例开始,让孩子懂规矩 ——理性去爱,别让孩子不懂节制 当我们的孩子有那种因为物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你的孩子太‘懂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lm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