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帝国之后,分封他的子侄们去各地就藩,就是所谓的诸侯国。
高祖死后吕后当政,大肆封赏吕家人为王,独霸朝堂。吕后死后陈平周勃扫除吕氏党羽,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史称汉文帝。
汉帝国因为刚刚建立不久,前秦时连年征战,死伤无数。国家要培养人才,发现竟然找不到一个懂得经典史书《尚书》的人。
多方打听,了解到在济南有一个人原来是秦国博士,懂得《尚书》,但这人已经九十多岁了,没法征招。汉文帝就叫太常派人到他那里学习。太常就派了晁错前去。
一、少年得志,锋芒毕露
晁错是颍川人,他少年时代在轵县跟随张恢先生学习,学的是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
西汉治国,汉宣帝以前,以霸王道杂之。霸指法,王指儒,以儒家宽仁之政待民,以法家督责之术绳吏,天下可安。因此西汉朝堂往往法家弟子与儒家弟子分庭抗礼。
晁错为人,也如法家一般,严峻苛刻、不近人情。他学成归来后,经常引用《尚书》的话向文帝献计,但汉文帝接替王位时,汉帝国刚刚走出战争不久,国家急需休养生息,所以汉文帝执政以宽和为主,国家施政的主方针,是黄老的无为而治一派。
所以汉文帝认为晁错的计策太过激进,与当下国情不符,对晁错的计策完全不予采纳。但又认为晁错非常有才华,所以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想把他留给自己的儿子。
晁错口才非常好,言辞机辩,口角锋芒毕露,很得太子的喜欢,被太子称为智囊。但锋芒太露了难免惹人厌,朝中的大臣多数都不喜欢他。
二、大放光芒,行事张扬
汉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将晁错任命为内史,属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之一。
晁错总在私底下与景帝陈说计策法令,景帝听了他的话,就更改了不少法令。
文帝执政时,刻意与民休养生息,所以执政过于宽和,国家吏治有渐驱腐烂的趋势。于是景帝上台一反常态,执政趋向严苛。
现在任用晁错的计策,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遭到许多人的厌恶。但晁错此时风头正健,深受景帝宠爱,地位凌驾于九卿之上,众人便敢怒不敢言。
晁错的内史府挨着太上庙的外墙,内史府大门朝东开,晁错觉得出入不便,就在南面太上庙的外墙上凿了两个门,从太上庙外墙出入。
这件事被当时丞相申屠嘉听说,申屠嘉为人耿直刻板,一听此事大为震怒,就想借着这件事写封奏疏参奏晁错,让皇帝把他诛杀掉。
谁知晁错听到风声,连夜赶到景帝面前跟景帝陈述,到了第二天申屠嘉上奏时,景帝就说,晁错凿穿的,是太上庙的外墙,不是真正的宗庙,不算犯了法。
申屠嘉无奈,只得谢罪认错。回家后一口气上不来,竟然呕血而死。
至此,晁错在朝堂之上的风头无人能及。
三、惹出大乱,反而排除异己;私心太盛,终遭诛杀
晁错在斗死了申屠嘉之后,愈发显贵,升为御史大夫。
他建议削弱山东诸侯国们的势力,削其土地,收取其国四边郡城。
奏疏出来,皇帝令公卿列侯宗室们商议讨论,没有一个人敢质疑晁错的决定。只有窦婴站出来反对。晁错至此与窦婴不合。
政令一共有三十章,发出后,诸侯哗然,以吴王为首的诸侯国发动七国叛乱,以诛杀晁错为名起兵反汉。
而晁错却在此时昏招迭出。
先是劝景帝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至于后方则交给他晁错来镇守。
这番话让景帝很不高兴。
御驾亲征本来就有危险,而且景帝在做太子时跟吴王太子因为下棋发生争执,失手用棋盘打死了吴太子。吴王为此许多年都不来朝见皇帝。现在跟他见面,谁知道会不会新仇旧恨一起算!
而且事情是他晁错惹出来的,难道不应该由他自己出征讨伐叛贼吗?
他可倒好,想着自己留在后方,让皇帝自己去前线打仗。把最危险的工作带给皇帝,最安全的工作留给自己,还真是会打算!
晁错得罪了皇帝后还不自知,回过头来诬陷曾经在吴王那里担任吴国丞相的袁盎。
他对自己的助手丞史说,袁盎之前接受了吴王的金钱,专门替他藏匿隐蔽。现在袁盎一定知道吴王的计策。
这个诬陷拙劣得连丞史助理都看不下去了,丞史助理说袁盎就算当过吴国丞相,跟这事也没什么关系。现在治罪他有什么意义呢?
晁错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诬陷袁盎呢?
因为他跟袁盎原本就不对付,应该说,他跟大多数朝臣都不对付。袁盎是申屠嘉的座上客,跟晁错格外不对付。
袁盎在做吴国丞相回来后,就被晁错一通状告得丢了官,说他接受了吴王的贿赂。
而现在,他觉得袁盎丢了官还不够,要让他丢了命!
袁盎知道后很忧愁,就去见了窦婴。经窦婴引见见到了景帝陈情,他说吴王原本是没打算造反,都是因为晁错的原因。现在只有尽快斩杀晁错,吴国才能罢兵。
景帝听了袁盎的话,就在晁错上朝时,直接把晁错押到东市,实行了腰斩。
如果是斩首人的大脑直接离开身体,脑神经死亡,人不会感到太痛苦。
而腰斩不一样,腰斩就是从腰的部位把人砍成两截,而人的心脏、大脑都还具有知觉,能直接感受到疼痛。一直疼痛到全身的血都流干了,人才会死去。
这是一种恐怖而残忍的刑罚。
袁盎只说要晁错死,却没说要腰斩他。而景帝最终下令却是腰斩了晁错。
原因为何?只怕是在劝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时就已埋下了吧!
可见人太过得知,便会失却分寸。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抱定必死决心。想要青史留名,就索性抛却头颅性命,只待留取丹心照汗青。
只可惜,说是纯臣吧他藏了私心,说是奸臣吧他也确实一心为国。
只想要青史留名,却又将身家性命看得比家国天下还重要,最终落得身首异处,枉与他人作笑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