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如此细嚼慢咽地读完一本书
2019,极致践行,起了个好头
--镜子(19.1.10)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0139/25c4c4132610f4df.jpg)
Read:阅读《终身成长》片段
“当我无法达到她——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为我塑造的形象时,她让我感到压力很大,充满戒备,而且毫无动力。
她不允许我承担风险,因为这可能影响我‘一个成功的人’的名声。
她不允许我畅所欲言,因为害怕说错话。
她迫使我成为一个看似做任何事、理解任何事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人
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这个世界就是非黑即白,不是成功就是失败,没有第三种状态
而且也不允许自己失败或者偷懒,否则就认为自己没有做到理想中的自己,失败感来袭,压力和焦虑骤起,进而开启全面否定自己的死循环中
人生来就不完美,却在后天要去追求完美的自己,给自己制定超高的标准,一旦自己没做到,就认为自己毅力不够,信念不坚定,内心不强大
尚记得否?我们呀呀学步,学着说话,学着写字,学着绘画,学着做人
从一张白纸,开启各种人生功课的学习之旅
那为什么,长大了,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一定要做到完美的展示自己,不允许自己偷懒?不允许自己失败?不允许自己出错和出丑?
因为我们固执地认为,没做到那些高标准动作,我们就不完美,我们就从此都做不到,我们没有天赋做到
回头来看,这是何其幼稚的思维模式!
我们生来是一张白纸,我们有追求完美的权利,但我们也同样需要认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
因为明天的我们,可以比今天的自己,更加完美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各种新的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来强壮自己的体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视野
我们可以,也必定要经历试错,才能更进一步
但无论是糟糕,还是完美的一次展现自己的尝试,都不会是固定不变的,都只是暂时的,都可以被明天的自己追赶超越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从初中开始到大学毕业,日记写了很多本,但内容却都大同小异,无限循环
无非就是今天的自己被一段话激励,进而立志要做一个极端自律的生活(总之就是一种心向往之的完美生活状态)
接着心情澎湃,仿佛自己已经做到了所有的设想状态,然后对于明天、明年开启各种无限的遐想,并制定一系列“苛严”的自律计划
然后第二天开始执行,但结果往往都是没有了然后,不了了之
起因都是第一天做到了,第二天做到了,第三天差点没做到,第四天被当下的享受诱惑了,于是当天就没有做到
再接下来就开始进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我没做到,我不行,我没有坚定的信念,我没有超强的执行力
我做不到,我焦虑,我鸭梨山大,我不应该再去重新计划并开始,因为我肯定下次还会做不到,到时候反而丢脸,反而不如就不去想,不去做
这样就比较安全,不会有人知道我做不到,还可以对外吹牛“不是我做不到,只是我没去尝试而已”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自己是如何坚持通过日记写下来的,也不会每天都去写,只是在挫败感十足的时候才会去动笔记录和反思自己
错把一时当一世,终身成长尚可期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人身上,它们有时交替出现,有时错开出现,有时会同时出现
当下的做不到,不代表我明天就做不到
我不会再被眼前的困难遮蔽了双眼
我不会再为昨天的失败寻找理由
我想要的,我要通过试错来修正,我要通过寻求实现方案来落地
我不会的,我要通过学习来弥补,我要通过思考来探究
我不想要的,我要通过失去来尝试,我要通过得到来检验
日更,之前我不会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完整的,有笔记,有思考,有践行的读完一本书,我之前连想都不敢想
但是,现在我开始日更一周了
认真读完一本书,也做到了
日更还会继续,读书也还会继续,敬请期待
本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