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想必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美是否就是我们想的那个呢?我们又如何去追求“美”、创造“美”呢?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中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娓娓道来。
图片来自网络01 “美”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把“美”和快感区分开来。好酒之人常说美酒,饮酒之后常常赞道“美啊”,然而这却并不是真正的“美”,在这里我们却是把美感与快感所混淆了。所谓美酒,不过是酒之味美,因为味美,所以人心好之,赞之“美”,而此时只是人心的愉悦感带来的美,也就是快感。
其次,分散的联想与“美”之间也有差异。例如,当你看到一条美丽的裙子时,你联想到穿上她的妻子,顿时觉得美,这时的美就并非真正的美感,因为你看到的裙子之美其实就是妻子身体之美。再者,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联想的影响,例如,我是周敦颐的后人,那么当我在读到爱莲说一文的时候,我会产生美的感觉,其实我本身就把它代入到人之中,追求文章以外的价值,而非其本身。
真正的“美”,是一种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意象的直觉感受。所谓“距离产生美”也正是如此。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它有两个要素:一、目前意象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二不问它对于人的效用如何。思考和欲念都暂时失其作用。二、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这是一种极自由的(因为是不受实用目的牵绊的)活动,说它是欣赏也可,说它是创造也可,美就是这种活动的产品,不是天生现成的。
因为事物与我们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才能避开实用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单单就这一个事物本身来进行欣赏,同时灌注自己的情感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当我们达到这个境界所欣赏物的第一直觉感受就是美,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所产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感。
02 如何去寻找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在寻找美。人们常说“自然美”,那么自然如何美呢?自然本身并没有这些。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自然本身不美也不丑,单单只是自然。只有人到了,去欣赏它,为之赋予人情,自然才会美。当你看到自然景物的时候,自然就会被你的大脑所加工处理,赋予其意义。例如,你欣赏一颗古松,它挺拔苍翠,大脑就会赋予其高洁、不屈等等意象,这时你就会觉得苍松真美!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人情注入其中,移情于物,将心中那个人情化、理想化的精神投入到客体之中,情景交融,美自然就产生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经历无数的风景,只有会生活,用一颗赤子之心,满怀兴趣的去探索、去发现,才是真正地在欣赏,只有这样去欣赏,美才会产生。美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说离现实人生有距离才会产生美,但是人生不止是现实,美的根源还是人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幻想,一种朦胧的感受。“慢慢走,欣赏啊”才会发现美!
03 如何去创造美?
创造美不止是艺术家的事情,每个人在欣赏美的过程中都可以去创造美。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想要创造美,首先需要的还是模仿,但是全然模仿,最终还是失了真意。每个书法家的开始,都是练字,临帖,一步步地走向自己的路,也就是说先模仿,再创造。当你在欣赏美的事物时,要想创造它,首先要模仿它,如果是诗,就要模仿它的格律,是画,就要学习它的色彩、线条的运用。只有一步步地练习、模仿,最终才能超脱。这个过程是很难把握的,模仿容易,超脱很难。这也就是作诗的人很多,诗仙、诗圣就那么寥寥数人的原因。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创造美。
它也好比一片自然风景,观赏者要拿自己的想像和情趣来交接它,才能有所得。
我们在欣赏时,就必须用自己的灵魂、内心去感受,拿出自己的经历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创造,这件事物在经过你的欣赏之后,就与你有了联系,它对于你来说和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欣赏美的过程中都会赋予自己独有的感情,这时的物对于你来说就是属于你的创造。同时,在许许多多人情感的灌注下,一件作品的美往往就不再是作者所创造时那个固定的美感了,而是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
“美”是如此的奇妙,令人着迷,让无数人去追求,在寻美的途中,只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们才能得到那样动人心魄的美感!
网友评论
ps:王阳明怎么解释“克己”与“为己”的矛盾?(人是该克制自己还是坚信自己?)先要区分两个“己”的区别.前者是“躯壳之己”,躯壳之己会让我们沉迷外界对我们的刺激(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虚荣心、贪心、懒惰...),所以我们要克服它.而后者是“真己”.是我们让自己不断精进完善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