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中心,是现存世界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御苑。在北京生活了那么久,我却从来没有去过。这几日难得清闲,便去了却这一桩心愿。虽是阳春三月,天气却咋暖还寒,再加上这几日“霾”频频光顾,天空显得有些阴沉,但这都阻挡不了我游园的兴致。
皇家园林初春游我从南门进入,一入园便看到一大片湖面呈现在眼前,这便是北海。在北京,好多“湖”都被称为“海”,比如“中海”“南海”,其实都是湖,我也为这种叫法好奇过,后来查阅史料得知: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定北京为“大都”。由于蒙古草原水少,蒙古人见水稀罕,所以便称“湖”为“海”,沿用至今。
皇家园林初春游在湖中有一座小岛——琼华岛,因其岛上有一座白塔,又名“白塔山”。白塔是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湖边望去,湖面、小岛、白塔,尽在眼前,组成一组绝美的画面,让人不由得想起那首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想当年作曲家刘炽先生就是在北海的湖面上划船时突发灵感,谱下了这首名曲传唱至今,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皇家园林初春游沿着湖面向西走,没多远便是永安桥,把琼华岛和湖岸连在一起,永安桥的南北两侧,分别有堆云、积翠两块牌坊遥向对立。永安桥的桥面有莲花形的望柱,护栏板上的荷叶图案也非常漂亮,可以想象当初建这座桥时那些匠人花费了多少心思,既要保证桥体的结实,又要美观。
皇家园林初春游过了永安桥,就到了岛上,正对着的就是永安寺了,永安桥的名字也是由永安寺而来。我刚要进寺,就被寺门两边的迎春花吸引。迎春花这几天开的正旺,那鹅黄色的花瓣挤挤挨挨地怒放着,在这还有些枯燥的早春特别引人注目,让人心情舒畅。迎春花是报春的花,迎春花的盛开也真正地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皇家园林初春游看完迎春花,拾级而上,进入永安寺。寺内建筑错落有致,红墙、绿瓦、彩绘屋顶,飞檐上有各种神兽。我仔细辨认那些神兽,大都不认识,只认出了最常见的龙。据说古人在飞檐上雕刻这些神兽是为了镇宅,神兽的雕刻数量还有摆放位置都是很有讲究的。寺内古树参天,松柏蔽日。树叶也从冬天的枯绿中渗透出些许嫩绿的颜色来,让古树有了鲜活的味道,重现生机。
皇家园林初春游继续上行便到白塔脚下。仰视白塔,塔顶尖尖,塔肚像一个削尖的倒圆锥,塔座为方形,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白塔脚下有几棵花树已经开花,有的粉嫩,有的雪白,满树摇曳,煞是好看,鲜花映衬古塔,让人感觉意味深长。
皇家园林初春游 皇家园林初春游白塔脚下即是山顶,由此可下山,下山有两条路,一条往东,一条往西。我选择从东而下。下山的路面是用不规则的石头铺成,因为长时间供人们踩踏,石头已变得无比光滑,如遇雨雪天气,定会滑倒摔脚。山路两边怪石嶙峋,那些棱角锋利的石头被人们当成了扶手,长年累月的摩挲竟也让那石头不再锋利,反而有些圆润了。
皇家园林初春游踩着山石一路往下,经见春亭、看画廊,小心翼翼地下到山脚处,便看到了有名的琼岛春阴碑,碑上是乾隆皇帝御笔“琼岛春阴”。我认真地看着那四个大字,感觉时间才是世间神奇的存在,是它成就了历史。
欣赏完琼岛春阴碑,便到了山脚。我这才发现在山顶选择“东下”这条路,让我错过了西边的风景,无奈天已渐晚,只能往回走了。沿山脚往南走几步,又有一座桥与湖岸相连,这便是陟山桥。桥基础部分为花岗岩砌成,牢固耐腐蚀,桥身和三孔拱卷均为烧制青砖砌成。湖面上有了桥便有了韵味,游人纷纷依栏拍照。
皇家园林初春游过了桥就可以出公园东门了,我却游兴未尽,又沿湖岸往南走,打算还从南门出。湖岸的垂柳粗壮,哪一棵都得至少两个人才能围抱过来。据园艺师介绍,北海公园的柳树有三百多棵,大都是建国后栽植的。柳树是北京的本土树种,又有湖中优质水源的滋养,所以长势旺盛。时已初春,柳条已变软,柳枝亦泛黄,柳尖处探出点点新绿。微风轻拂,柳条摇曳生姿,偶尔轻点水面,便显得初春的柳树像害羞的姑娘,可爱、妩媚、风情万种。
一路走来没顾上休息,这会儿有些累了,便在湖边的长椅上坐下来, 发现这里才是欣赏北海最佳的位置。遥望岛上,绿树成荫,白塔高耸,红花点缀其中;近处,湖面波光粼粼,柳枝低垂摇曳。真是江山如画。遥想当年封建君王,携后宫佳丽相拥左右,每日游山玩水,何等逍遥快活。
出南门时我又忍不住回头看看这里的如画风景。公园并不大,我一个下午走走停停却也只逛了四分之一,好多风景这回还是错过了。
皇家园林初春游走出南门,我没有选择坐公交,而是扫了一辆小黄车。这里紧挨着故宫, 我想近距离地欣赏古城风情。我慢慢悠悠,一路沿皇城根骑行。在这里,墙上的每一块砖、屋顶的每一片瓦、脚下的每一块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深知自己知识的浅薄,无法解读它的深厚。
皇家园林初春游快了,前面就是长安街了。我锁好小黄车,随着人流,坐上了返程的一号线地铁,结束了一场回味无穷的旅行。
皇家园林初春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