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如果还有人愿意冒着零下三、四十度,连续四十天不间断地跟随牧民深入冬季牧场体验生活,记录和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作家,也许只有李娟了,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勒泰最后的“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冬牧场》是李娟第一部长篇纪实性散文。
也许你只有通过她清新纯朴的文字,风趣幽默的段子,不同常人的性格特点,妈妈眼中的孩子;才能断定她确实就是阿勒泰的精灵。
一、清新纯朴的文字:
“自从我出了两本书之后,我妈便在村子里四处吹嘘我是作家。可村民们只看到我整天蓬头垢面地满村追鸭子,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而我妈对他们说着说着,扭头一看,我正趿着拖鞋,沿着水渠大呼小叫地跑,边跑边挥棍子,也实在不像样,便觉得很没面子。”
二、风趣幽默的段子:
一般牧民在买鞋时会选择大两个码的,可多穿两双厚袜子。我思前想后,穿了双八个码的……于是,我的袜子穿得比谁都多。只是矮个儿穿大鞋相当招眼,像踩着两只船一样,划过来,划过去。
三、不同常人的特点:
1.不结婚;
2.不工作;
3.不串门;
4.不体面。
四、妈妈眼中的孩子:
这些年居麻(文中男主人)欠了我家(开小卖店)好多钱,他家又太穷,看情形是还不起了,也不指望了。不如到他家住几个月,把钱吃回来——这是我妈的主意。
这就是李娟,一个字里行间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母亲,而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却跟着牛羊驼马形走在大漠荒原、戈壁险滩上。
面对荒无人烟、寒冷无比且缺水少衣、饮食单一娱乐单调乏味的冬牧场,她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控制得了情绪;当面对城市的繁华,她不急功近利,而是择一偶去体验生活、记录日常、反思人生,去寻求作者的本质——用真情实感的文字,写出朴素无华的生活。
李娟这个作者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真实!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使人身临其境;虽然没有精美的语句,却能令人捧腹大笑;虽然没有深刻的事情,却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也许就是文人们所说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吧!”
和大多数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一样,李娟生在阿勒泰,吸天地精华长在阿勒泰,我心写我文工作在阿勒泰;和我们大多数为了生活不得不漂泊在外的人相比,她是幸运的,而我们:在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漂泊、思念!

李娟用她稚嫩的手臂写下了属于她坚强的“阿勒泰”;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尽这一生努力挣得的钱,老来安得荣归故里,那时,我将永世不再漂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