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

作者: 罗亭醉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21:47 被阅读0次

          从孟春到初夏,日角察考调研凡六次。莅政于抗疫最前线——医院。从疫情防控阻击战,到舆情鏖战。总书记指挥若定,寄语殷殷,不畏艰险,费尽心血。这不仅是对工作的指挥和检查,我想更多的是总书记对人民无比关爱。

          在基层,三中领导也满怀关爱地去探望住在学生宿舍的老师。可是却发现,留在学校的老师只有寥寥几人,其他老师都回家住宿了,而这些回家的老师就包括我。对此我深深地感到抱歉。

          学校对我们这些老师真是仁至义尽。在住校的这八个星期中,学校给我们设法腾出了若干八人间,配备架子床,并在男生厕所安装了浴霸,诸如此类,解决了我们的生活问题。学校有专门的食堂,饭菜可口,物美量足,吃饭完全不成问题。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老师还是总想着回家住,留恋着自己的床,这是没有奉献精神的表现,是享乐主义的表现。

                  住在学校其实是有不少好处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人经常在一起生活,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吵架之类的事情在所难免,如果住在学校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矛盾,眼不见心不烦。另外家务劳动,家庭琐事几乎是所有人的烦恼,琐碎而无意义,住学校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很多教师还是选择在星期六晚上回家住,实在令人费解。原因何在?经过一番思考,我感觉可能出在文化上。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是一种严重的家庭观念,儒教将齐家作为必经的一个环节,将家庭错解成组成社会的细胞,而不是个体的人。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将家庭看得过于重要,而降低了集体的作用,不能做到为集体而牺牲家庭。

          古有卫大夫石碏,《左传》称赞其为“大义灭亲”。乐羊食子然后成忠臣。诸如此类大公无私,或公而忘私之人实是可敬。然而我个人在策勒却是“举目无亲”,欲效法先贤而无由,只得叹息茕孑。

            既然无亲人,为何还要回家,为了换衣服,为了检查水电安全,为了理发……理由似乎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小事,不足以成为理由。既然如此只能归错于我们的自由散漫思想。

          五一假日,有一个夜晚我住宿时,宿舍楼没有任何其他老师。由于过于炎热,我流鼻血不止故而不敢于假期独住宿舍。只是体弱,却并不是从众。

            庄公克叔段,刘恒纵淮南,今日之错或也是因为我个人的高自期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检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zm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