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交平台真的很发达,人与人之间,再远的距离也仅隔着一个屏。朋友圈里,喜怒哀乐、油盐柴米、工作学习、父母儿女,好像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但是,在看似其乐融融的朋友圈里,是否大家兼“朋友”?“我”是否也是真实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54694/9a85b4446a984bfe.jpg)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去吐露心声、表达情感、链接朋友,其中微信朋友圈不乏为最大众的的“平民”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没有人会去计较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子,而朋友圈里那个乖巧感知的自己,或许只是你所希望朋友们应该感知的模样。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曾经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10多年的朋友。最近她告诉我说:姐姐,我开微博了,请关注我一下吧。
于是,关注了她的微博,突然发现她在微博里的东西和微信朋友圈里的东西,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呈现,让我分不清哪个才是较为真实的她。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54694/9dea8235a52d29ae.jpg)
前两天有机会和她在一起聊到了这个话题。
她告诉我:对于自己来说,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像一个社交场合,有时就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常常去露脸。
发几张处理过的照片,写几句没怎么过脑的文字,偶尔灌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灌几口心灵鸡汤,也会点开微商朋友的发来的购物链接,还得给朋友的刷屏图文点个赞,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在朋友圈里的存在价值。
手机里2000多个微信好友,如果不备注清楚,可能都分不清谁是谁,也许也没几个真正在意你的人。而关系稍微亲近的人,都会另拉小群,有事会在小群里面单聊的。
她说,打理朋友圈也很累啊,伪装的“我”和真实的“我”总在不断博弈:伪装过的自己是为了讨好别人,真实的自己却不愿剥去仅存的那一层外衣,赤裸裸的面对别人的挑剔。所以,很多时候连自己都傻傻的认不清自己到底是谁。
但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自己又无法回避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强链接方式。于是,又开了微博,很自然地形成了两套语言逻辑:一套用来粉饰太平,一套用来吐槽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54694/d0620b4863f2ec47.jpg)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定律,叫作“社交网络真实自我”定律:即正能量不一定比负能量走心;白天不一定比三更半夜走心;真实程度排列为“豆瓣 >微博 >朋友圈”;合照的人越多,所配的文字越虚伪。
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在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让“全民娱乐”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朋友圈就像一个舞台,大家都可以戴着面具演戏,才让在朋友圈”做真实的自己”成为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