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蔡澜《我要活得有趣》,从一开始的好奇,兴致勃勃,到几篇后觉得粗俗不堪,枯燥乏味,甚至一度弃书搁置,心里对蔡澜先生是觉得鄙视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认为这样一个人被称为作家,简直是对文学的侮辱,是诱导青年对文化的误解,深觉气愤,感慨商业炒作真是误人不浅。
这中间,还与林姓好友分享过一篇蔡先生的散文,当然,这里的分享不是推荐褒义,而是吐槽鄙夷,如今,确是深觉汗颜。
因手机故障,手头也没有急需完成的工作,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打算粗粗浏览完剩余的半本就算对得起这几十元的买书钱了,却不想,粗翻几篇后,竟欲罢不能,及至倪匡先生为此书作跋,以文字素描蔡澜先生种种,更是怕案叫绝,口舌生津。
蔡先生之风采,令吾等望尘莫及!
他涉足行业之广,精通专业之多,令我感叹这哪里是人一辈子能做完的呀!
读至过半,才慢慢领悟蔡先生对生活态度的真诚与好奇,正因这一份好奇,才成就蔡澜先生的功名。他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他说“年轻人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有心的话”他说“很多人会很羡慕我的人生,但是,不用羡慕,实行去,谁都可以的”他说“年轻人,总要有点理想,总要有点抱负,总要有点想做的事情,要做就尽量去做吧!”......
而我们年轻人,有几个能有这样恣意的心态,整个时代整个社会都在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深怕落于人后。我们的教育呢,更是要赢在起跑线,再不然就是规规矩矩,人家学的我也学,人家不学我也不学,我们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在洪流裹挟中浮浮沉沉,要么被一浪拍死要么最终被泥沙掩埋。
作为80后,我们这一辈,最缺少的就是天性的释放,身边的人,多是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可有一时是为自己而活?对工作不感兴起,却不敢辞职,为什么?因为前半生都在规规矩矩中学习生活,失去天性的我们除了工作还有什么?而现在,普遍成为爸妈的我们,确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多的规矩中丧失天性,这样的孩子,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今后的生活,注定了不是辛苦往上爬,便是负重踽踽独行,不是奋斗,就是沉寂。他们,可会对生活充满激情?可会觉得,人生乐趣无穷?抑郁、压世、轻生...不时见于报道中的那些匆匆结束生命的孩子,大体就是觉得这生活、这生命枯燥无趣,乏善可陈,才能如此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吧。
我深深反思,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如我,如他们一般束缚了天性。
我希望他是能如蔡澜先生一般的,觉得他的人生是有趣的,是好玩的,是充满趣味的,我希望他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野望,更希望他有一直走下去一直活下去的旺盛的生命力。
我希望他长成一个充满荷尔蒙的男人,而不是橱柜里那些精致昂贵、一摔就碎的工艺品。
我希望,他睁开眼的每一天,都觉得,人生真好玩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