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67001/dfbb25efe8cdab72.jpg)
刚才看到微信读书有喜欢的订阅的书上架,眼睛仿若口渴紧盯不停。愿意把时间放在别处,也愿意持续向内精进,也会突然否定了许多几乎抹杀了一切的努力。建立了习惯的过程,也要推翻的过程,情绪是透明的也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以及能够超越的。
说出来的话,离得开的人,他人的否定来寻求,他人的肯定不是来询问。心情没办法分享,五光十色的不好说,也无法完全表达,我们需要一种笼罩,身在其中而不是。知道一直都很好,只是要后退,想把感受都泼墨。是寂寞但也还好,具体的过程,始终都能够完成,为做更好的自己,彼此合作,也不一定非得是朋友,也不一定非得恋爱。想要就因为缺乏,对,饿了要吃。
在想要说的时候,本来会直接听然后延伸——在不想说的时候,同样。这原本不符合其中意思,散发出来的都是相似的,最新的文本探讨的就是这个。对于冲击性强的人,就是不断拓展这个边界。首先得知道要写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在乎的正是无关紧要的,日常因为日常,透过文本的测探是冒犯。不说透是保持某种距离,在更近的距离懂拒绝不过是反向拉力。从前这样,后来孤家寡人,所以于是不要。
每个感受太过细微,就不一一探讨。文本创建带来的填充,交流是最重要的最轻微的。看到每个人都在立人设且乏善可陈。对于最重要的我们的态度统一。对于不重要的说出清也言不及义,文字是一把刀那就是刀,看会受伤不看不会——不想看得全面也是有的。我们都渴望的是个人成就,尽量告别个人建设,它层层剥落是最好的办法。
责怪的时候,会知道还是你说了太多。以为焦虑胜过孤独。
为何如此反感呢,一腔热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一个反对就似是完全的死路一条,就没必要,生活里都只顾自己,生活之外呢。
这不很明显的事么。让自己不开心是习惯性了不开心。慢慢的就会从里面出来了,比想象的还简单些。用文本疏导就很好,还是不需要,对我说,对人说,那些经历就是经历。对于表达是表达,那种不悦就比较本质。
是原本就无关的简易链接,非强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