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滕文公章句上下》,其中对于:“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这段颇有感触,腾国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滕文公对孟子非常尊重,大事小事,都非常认真请教孟子,孟子对滕文公这个学生也是非常用心指导,孟子从一开始就指导滕文公为其父守孝三年,树立国民道德榜样,然后告诉他一定要办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一定要重视“民生”(民事不可缓)把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办理好比什么都重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税税收制度“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第二件事情:一定要重视“教育”(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这样才会“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如果能够做到,就会有君王必来效仿“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原文如下: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大意是:
诗云:“大雨浇灌公田,同时也会惠及我的私田”只有实行助法才会有公田,由此看来,周朝就开始助法。
开办庠、序、学、校以教育人民。所谓庠,意思是培养;所谓校,意思是教导;所谓序,意思是有秩序地陈述。夏朝时叫校,殷商朝时叫序,周朝时叫庠;这个‘学’是夏商周三代就有的,都是为了教育人民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上层所懂得,小民百姓则能亲和于下层。如果有贤明的君王兴起,必然会来学取这个法,因为这是为王者所效法的。诗:‘周国虽然是旧的一个邦国,但其因时代的趋势而成为一个新的邦国。’这是对周文王的称赞。你努力实行这些,也可以使你的国家涣然一新!
个人看法:
孟子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与时代发展规律的视角指导滕文公如何创业?如何安邦定国?如何创建“成功国家的典范”!孟子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仁爱”,孟子的施政方略就是“行仁政”,一个国家的成功,不仅仅是国君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称王称霸,上下交征利,这样的国家是很危险的。
所以孟子给滕文公的经营国家的策略,就是最根本的两条:
第一、抓民生;
第二、重教育;
为何民生很重要?如果我们把国君看成是企业的老板,那么老百姓就是企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所以客户就是上帝!上帝是不好得罪的,孟子的思想中早已经提出“民贵君轻社稷次之”,人民就是我们的服务根本,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父母兄弟妻子团聚,开开心心生活就是国家成功的根本,这样的国家不在于大小,都可以做到天下无敌,就像实行仁政的周国自从后稷开国,经历夏、商两朝,都是诸候国。到文王时,国力强大,武王时灭掉商朝,建立周朝。邦,古代诸候封国之称。周国虽是一个古老的诸候国,但由于文王秉承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它终能自我更新。
为何重视教育?其实教育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夏商周三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办庠、序、学、校以教育人民,因为善政不如善教而得民。如果老百姓没有好的教育,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利字当头,在家不孝顺父母,在外不尊敬师长,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就会导致社会次序混乱,这样的国家治理就会面临失败,就会无法控制!所以,上下都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如果能够做到就会“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孟子认为,自古以来 成功的国家不在于国土面积的大小,本质上就是亲民爱民,施行仁政,周朝的兴起就是从一个不足百里的地方发迹,原因就是周文王开始是仁政,顺应天命,拯救民于水火,最终一统天下。所以施行仁政这才是无敌于天下的治国之道,抓民生重教育才是天下君王效仿的“王者师”。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47:为王者师
2018-7-10 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