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媳妇今年六月份发了家里的一张图片给我,只见弟弟为父母建的新房已经建好了。老房子在去年的时候,父亲在屋外走廊上生火,不小心把房屋烧了。在白天,房屋全被烧毁了,幸好人没事。考虑到父母在城里住不习惯,弟弟出钱在老屋原址为父母修建了新房。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92779/ae4581c54d8b68b3.jpg)
房屋边不远处那郁郁葱葱的“小竹林”吸引了我。原来的这片小竹林,大概有二十多平米的样子,成“梯形”的样子,上窄下宽。严格说来,应该是“三角形”:左边是一个较大的石坡,坡度比较陡,有二三十米长;右边是一个小石坡,坡度比较平缓。小石坡上面是一块很小的坝子,坝子只有三四平米,成斜条形状。这片小竹林就像是“镶嵌”在大小石坡和坝子之间。
这片小竹林,承载了我们童年的快乐时光。竹林右边的小石坡,父亲用凿子凿出了一个一个的小石坑,以便行走,因为石坡上面还有养育我们的土地。小时候,我们常用野草扎成一个个环形的圈,坐在草圈上,从小石坡顶端滑下来,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把裤子后面都磨出了好多小洞,也总免不了父母的一顿臭骂。
每到收花生的季节,竹林上面的小坝子也会利用起来晒花生。我们常常躲在上面偷吃花生,这片小竹林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父母发觉不了。常常为自己的这点小聪明沾沾自喜。在夏天,这片小竹林更是我们的乐园。上蹿下跳,捉迷藏,绕着小竹林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的跑啊跑,总有使不完的劲。
别看这片不起眼的小竹林,当年可做了不小贡献。夏天,母亲常常用竹笋壳剪鞋样为我们做布鞋。拿着竹笋壳在我们的小脚上比大小。将米汤淋在碎布上,晒干后就成了我们说的布壳,很坚硬的。比着竹笋壳的大小,在竹笋壳上下贴厚厚的一层布壳,剪去多余的部分。然后用粗大的针线便可以手工缝制布鞋了。母亲缝制的布鞋很好看,穿着也非常舒适。
以前,父亲常常用竹子编织背篓,撮箕等日常家用工具。我们常常帮忙递一下工具什么的,父亲像变魔法似的,一件件用竹子编织的器具便呈现在了眼前。家里用不完的,有时也会拿到集市上去卖,换点零花钱或者给我们买点喜欢吃的零食。
以前连年的干旱,也让这片小竹林经受了严酷的考验。部分干死的竹子便砍下来当柴烧。地上常常铺满了枯萎的竹叶,也清理出来做燃料用。
现在,我们都在城里买房了,也只是过春节才回老家看一看。这片小竹林也只剩下了很少的一部分竹子了。现在孤伶伶的矗立在那里,很少引人关注。
而这一片小竹林,连同周围的绿树成荫,还有那一片片青草,便成了老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