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近年来非常热门的“1万小时定律”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初中时的一位女同学。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专心致志地背英语,可几乎每次英语老师检查背诵情况,她都要受罚,英语成绩也是惨不忍睹。
时隔20年,再想起往事,心里不免疑惑,也许“1万小时定律”,也要在有天赋的前提下才会奏效的吧?同时想起自己,无论工作还是爱好,投入的时间累计也有1万小时了,可仍旧徘徊在新手的边缘,心里充满深深的挫败感,不知自己的天赋到底在哪方面?
无意间得了一本书《刻意练习》,读完之后才明白,如果只是机械重复,1万小时也枉然,关键在于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刻意练习。
“1万小时定律”是真的吗?要想从新手到大师,你还需要知道这一点《刻意练习》以在刻意练习为主线,揭示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刻意练习,从而迅速掌握一门技能,在一个领域内从新手成为卓越大师。
《刻意练习》的第一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长年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第二作者罗伯特·普尔博士是著名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作家,在世界最有名望的两家科学出版物《科学》和《自然》担任编辑和作者。
《刻意练习》是一本颠覆着认知,却又不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书,给我的阅读体验非常好,不仅一口气熬夜读完,还破天荒地认真重读,并做了思维导图。细细想来,这得益于本书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写作技能娴熟,可读性强。
一直不爱读科学研究方面的书,大量的术语让人头疼,很难坚持下去。
可在《刻意练习》中,每章开头,安德斯·艾利克森都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巧妙地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由于提到的都是真实人物的案例,让人不由想要关注: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最终他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本书中,故事贯穿始终,而且大多案例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另外,作者很擅长将复杂的概念讲得深入浅出。例如,对刻意练习至关重要的“心理表征”这个词语我是第一次听说,看完概念解释仍然一头雾水,但作者紧接着用“蒙娜丽莎”和“狗”这两种事物举例说明,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
二、观点新颖,使人耳目一新。
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博士作为世界级的研究人员,对许多前沿的科研成果信手拈来,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颠覆了我的原有认知。
天赋是人们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事情,即便对天才有所疑虑,我们普遍相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天赋,但在《刻意练习》中,作者却基于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不应该相信天生才华,只要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足够时间的刻意练习,任何人都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他们不仅对莫扎特、天才跳高运动员唐纳德·托马斯等人们心目中的天才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指出他们的所谓“天才”,其实也是来自正确有效的练习。还用三位世界级女性象棋大师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证实了这一观点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意志力”、“刻意练习的关键是创建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心理表征”等观点,无不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三、逻辑严密,可信度高。
《刻意练习》中的任何观点都不是空中楼阁,无不经过了严谨的论证。而且,埃里克森和普尔博士不仅仅满足于通过严谨深刻的思考和收集充足的现有资料进行推论,书中的大多数观点,都经过他们联合其他研究人员针对相关主题进行专门的实验探究来验证。
看着实验组、控制组等词汇,不由频频点头,这些操作过程和我作为一名理科生内心深处“用数据说话,眼见为实”的世界观完美契合。似乎又回到了大学实验室里,和同学们先就相关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进行严谨的步骤设计,再严格控制相关变量进行实验操作,最后等着一组组客观的数据出现。
书中那严丝合缝的研究过程令人十分信服,也因此,书中很多新颖的观点,让人不觉得是危言耸听或哗众取宠,而是有坚实的根基。
曾看过一篇对章子怡的采访,她说自己是个“不惜力”的人,做事情全力以赴,从不去想是否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是否值得付出如此多努力。
这就是她能成为国际巨星的关键因素吧。
而我们很多人却习惯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生怕全力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归根结底还是太相信天生才华,怕在一个没有天赋的领域付出太多,结果付之东流。而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足够时间的刻意练习,不管面对任何技能,我们都能从新手成为卓越专家。
歇下心里的包袱,去做一个像章子怡一样“不惜力”的人吧,掌握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你也能从新手成为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