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师傅你认识吗?”李金杰问。
“不认识。”贾思齐说,“只记得那个师傅个子和我差不多,但是要比我胖一些。”
“那你听到他们说什么了么?”
“没有,我看见他俩只说了两句话,那个师傅见有人过来,匆匆忙忙地就走了,我到哪儿之前他们还说了什么,我就更不知道了。”
“后来呢?”
“后来,”贾思齐看了看平板上的百分表,“后来,我当然是希望那个师傅快点开始干活啊,哎!师傅!说了这么半天,那个壮壮实实的师傅叫什么呀?”
“他叫袁晓华,是个钳工高手。”
“袁晓--华,”贾思齐念着这名字,若有所思。“哦!好像听说过,那年比赛得了第一,离开长风的,就是他吧!”
“对,就是他。”李金杰淡淡的说。
“要这么说的话,我这两下子跟那个袁师傅没法比啊!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当时要知道他这么厉害的话,真该好好的请教请教啊!哎!现在后悔晚矣⋯⋯”
“行了!你别贫了!”李金杰听他这么称赞袁晓华,心里自然是不痛快。“你后来没看袁晓华干活儿吗?”
“呀!师傅,您看我这张嘴,”贾思齐说着,伸手轻轻拍了自己的嘴一下,“他袁晓华再厉害,在您面前不都是小儿科么,有您当我的师傅,我还看什么袁晓华啊!呵呵。”
“你还来劲了,让你说你就说吧。”
“哦!让我想想。”贾思齐略一思索,“后来,我记得袁晓华师傅,好象是拿了一块儿干净棉纱,仔细的擦拭起百分表来,擦完后,又用量块校对了尺寸,接着,拿起一个锉好的工件儿测量了半天。我看了一会儿,觉得没啥意思,就走了。”
百分表?⋯⋯李金杰心里不由的“咯噔”一下,莫非,那天我的百分表失灵,并不是个意外?害我比赛失利的,是袁晓华?还是另有其人!?
李金杰此刻脑子里一片混沌,仿佛行走在充满无边大雾的荒原上,辨不清东南西北。
这次比赛的地点选的不错,东方明珠——上海。
李金杰他们到上海的时候,已是晚上七、八点钟。这次带队的,是劳资科刚上任不久的一位副科长,姓张,三十岁左右,鼻子上架着一副大眼镜,使本来就瘦的脸,显得更小了。随行的还有劳资科的一位姓王的师傅,个子不高,略胖,虽然才四十多岁,头上却已生出不少白发。然后就是李金杰和贾思齐师徒两人,他俩每人各拖着一个工具箱。
那年去成都比赛,几个人为搬那三个笨重的工具箱,吃了不少苦头。为此,从成都一回来,李科长就订购了几个带轮子的工具箱,专为比赛而用。虽然是带轮子的箱子,比抬着箱子走要轻松一些,不过毕竟里面装的全是铁疙瘩,拉起来也不那么轻松,尤其是遇到上下楼梯的时候,需要将箱子掂上掂下。不一会儿,师徒两人已是满头大汗。
幸好,兄弟单位的车早已等候在出站口。几人先将工具箱和行李放好,随后上车坐好。欣赏着车窗外大上海的美丽夜景,一路向他们入住的酒店驶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