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一头红发的樱木花道大喊“我是天才”,那是一代人的童年。
当你关注某个话题之后,会发现看到的满是相关的事物,也许这些事物本就存在,只是以前未留意罢了,也许也是各大软件的智能化越来越完善,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内容进行定向推送。
“成年人的自由?”“30岁的你,还敢一往无前吗?”“30岁左右的人,来谈谈你犯了哪些错误”“成年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维持身材”“从20岁到30岁……才短短10年,却好像过了几百岁”。
年龄的恐慌在逐步逼近,30岁成了第一批90后不得不面对的坎。30岁,对于中国人而言意义似乎格外地大,而立之年,不像20岁,依旧在大学,平凡似乎情理之中,而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不像40岁,基本定型,是事业丰收还是安于平淡,每个人都安于本职,不再想入非非。
早起的闹铃总在万般厌恶中响起,长这么大,从没觉得早起是如此痛苦的事情过,挣扎着走向洗漱间,僵硬的脊柱无法下弯,只能一手扶着墙,两腿扒开下弯,用如此奇葩的姿势来完成这艰难的一天中艰难的第一件事——刷牙。抬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又该刮胡子了,须泡的消耗越来越快,隔两天不搭理它,就成了不修边幅的邋遢大叔。
工作之后不喝奶茶,不喝饮料,不喝酒,除了白水之外,唯一的饮品就是大麦茶(听说对慢性咽炎有效);拒绝暴饮暴食,每天不是打球就是长跑,确保着必要的运动量。看似比念书时健康得多的生活,却没能抵挡脂肪在腹部堆积,一层垒上一层。原来我也不是例外,我也不是天生吃不胖,我也没能抵挡住年龄的辗轧。
一直刻意地保持着学习,学习一切感兴趣的新鲜事物, 努力让脑子不停,不给它生锈的机会。半年考核短短几页纸的题库,背了整整两天,居然还会出错,很明显,记性力在衰退了,想起五六年前一周搞定一学期课程,有惊无险通过期末考试,确实大不如前了。心里始终不愿意承认,毕竟才27,一直在学习,怎么可能下降的这么明显。闭上眼,自己给自己出道题,45×34……算得比以往更久,1490,oh,no,居然错了,是1530,老机器已经带不动两位数的乘法了,慢慢地,会越来越慢,越来越慢。
在外线晃了一整场,还记得几个月前的脚踝扭伤,始终不愿意往里去。9:9,最后一球,必须抢下这个篮板,“控制篮板球的人就能掌控整个比赛”,
努力跃起,一个黑影升过头顶,从我头顶摘走了篮板,回头一看,是个比我矮10公分的小战士。好,防下来,还有机会,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还没来得及出手干扰,篮球划过一道抛物线,应声入网。干,又下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好吧,这是你们年轻人的游戏,你们玩吧,我去跑个养生步。
看到了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精英榜,从头拉到了尾才放弃,好吧,果然没有我。
30岁,项羽都已经坐拥过半壁江山,玩上乌江自刎了;
30岁,林彪当上了八路军3个师中最年轻的师长;
30岁,丁磊、陈天桥、黄光裕当上中国首富了;
30岁,我爸在这个年纪时,我已经会算账找钱了;30岁,我应该比现在跳的更低、脑子更慢、肚子更肥、身体更差……
小时候,老房子门前新砌的水泥地上,我用手指写下了“我是天才”四个字,奶奶笑我没脸没皮。十多年过去了,房子重新造过了,那四个字,再也找不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