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午后,翻阅一本文人画谱。不懂,却喜欢画中的菖蒲,石嶙峋,蒲虬蟠……不知为何,那原本蓬蓬如野草般的菖蒲,在画家笔下却显得隐逸清雅,独具文心。
这其中,我尤爱金农的菖蒲。
清气出风尘以外,机灵在水石之间——蒲草文心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冬心偏爱菖蒲,他笔下人格化的菖蒲含有诸多趣味。这幅绢本水墨《菖蒲图》,陶钵朴拙高古,菖蒲密植其中,短而细密。冬心细腻刻画的这三盆菖蒲,真正体现了菖蒲的审美标准——短、细、密。而更动人的还是画中的长款题跋,叙述平和之外亦使人忍俊不禁。
传说,农历四月十六日是菖蒲的生日。这一天,冬心特地用名贵的元代鹿胶墨为菖蒲写真,并做了一首“难老歌”为菖蒲祝寿。诗中,他称菖蒲为“蒲郎”,并意欲将南山下的“石家女”嫁与七旬老“蒲郎”,“与郎作合好眉妩”。而后又以自嘲的口吻代“蒲郎”作答,“此生不爱结新婚,乱发蓬头老瓦盆。莫道无人充供养,眼前香草是儿孙。”
由此可见,冬心与菖蒲间的微妙情感,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人与人的普遍性。
清气出风尘以外,机灵在水石之间——蒲草文心第一次见到菖蒲,是在一位朋友的案头。那是一盆生长于民国石臼中的黄金姬,外型精细秀美,细小的叶片穿石而出,迸发出勃勃生机。一如苏轼所云,“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清气出风尘以外,机灵在水石之间——蒲草文心“菖者,百草之先生也”,菖蒲先百草于寒冬而醒,因此得名——提起菖蒲,友人便津津乐道起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了解兰、菊,对菖蒲还比较陌生。其实,我国的菖蒲文化历史久远,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了。时至今日,江南一带还有着“无菖蒲不文人”的风气。古人曾有诗赞曰,“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机灵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可见,养护菖蒲亦是独具风雅的乐事呀!
清气出风尘以外,机灵在水石之间——蒲草文心“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看着面前的友人,我仿佛穿越百年历史的长河,凭着菖蒲千年的绿意,与冬心先生在此间重逢。或许,在他的心中,菖蒲早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观赏植物,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载体,作为中国文人士大夫千百年来的精神象征,可以告慰他奔波于俗世风尘中的心灵。
养一盆菖蒲吧,朋友微笑着说,它入画入诗也入心。
清气出风尘以外,机灵在水石之间——蒲草文心作品原创,敝帚自珍,如遇知音,联系在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