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人都听说过10000小时理论,即要成为某方面专家需要坚持10000个小时才可以。
但在实际中,很多人重复做了10000小时,但并不能成为该方面的专家,其实10000小时就是每天坚持3小时连续坚持10年而已。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工作了10年了的人大部分人都不能成为工作中的专家,仅仅是工作了10年而已,这其中就包括我自己,我从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现在已经工作了12年了,从上班第一天就接触的PHP语言做开发,但到现在为止,我并不能称得上是PHP“专家”,甚至可能比有些年轻人的水平还不如。原因其实就在于缺少“刻意训练”。
那什么是刻意训练呢?简单来说就是“做事过脑子”,而不是机械劳动。每天机械性的写代码,完成的都是纯业务性代码,遇到问题就google,到处ctrl+c、ctrl+v,这样即便写了3、5年程序,依旧是个初级程序员,而真正好的技术是遇到问题仔细钻研,找到解决方法后也要搞懂为什么这样可以解决,以后怎么才能避免出现问题,不断的总结经验。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会越来越熟悉做60分的工作,然后就会进入瓶颈期,因为我们会很轻易的做到70、80分,已经比周围的人做的好,满足职业的要求,从而不再去精进,这样永远不可能成为专家;而有些人即便职位要求只有80分,也要努力做到95、96、97分
从心理上讲为什么人们会进入瓶颈期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舒适区”问题了,人如果不离开舒适区就永远不可能成长,要强迫自己进入“学习区”,通过刻意训练进入“学习区”。
怎么脱离“舒适区”呢?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找别扭”。自己已经舒服的找到方法了就偏不用这个方法去做,而去找更有效率、更好的方法。具体到写程序上,一开始为了完成工作可能有些代码是复制粘帖来的,有些是有固定结构的,有些方法是现成可以用的,但这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复制来的和手写出来的是两码事,给自己找别扭就是不复制,完全重头手写一遍,然后重构再重构,有现成的方法偏不用,自己重写个效率更高的,更好用的。
但这样“找别扭”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短期效率下降,比如原来能2天写完的程序,由于要改成纯手写,要重构,可能拖了5天才写完,但是一旦“练出来”之后,你写代码的效率和质量可不是那些靠复制粘帖工作的coder所能比的,所以暂时忘掉那些效率吧(除非老板逼的很急),其实仔细想想自己所谓提高的短期效率,无非是用复制粘帖省下来的时间去淘宝、去看网页了而已,并没有省下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就是大量重复性训练了。只找到了更有效率的方法,但只用了一次两次就去干别的了,那就是“有个卵用”。能让自己更高效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大量重复性训练,让本来是挑战的东西变得不再是挑战。本来做这件事是“学习区”的事,通过大量重复性训练,让它变成“舒适区”的事,然后再去寻找新的“学习区”,这么一个循环式的找别扭过程。
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反馈和激励。这就得靠外界了。成天对着天踢任意球而不自己找个门框做反馈,那踢几年都是白踢白练,要有正确的反馈和激励。这就因人而异了,可以自己去找自己的反馈和激励方法,从而让自己坚持下去,因为刻意训练并不轻松有趣。比如重构的反馈就是效率要比以前高,激励就是整个系统都被重构后奖励自己个PS4,呵呵。
总结起来就是:做事得过脑子,过完脑子就重复练,等练到不过脑子就能完成后就给自己找点别扭,再找点过脑子的事做。周而复始,保持“刻意训练”,用不了10000小时,也能成为专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