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早上下雨,姐姐从爷爷手中接过五块钱,便背上书包,打着一把暗色生锈了的雨伞,去上学了。
这应该是我现在的记忆中关于姐姐最早的一条记忆了。
那会儿姐姐三年级,清晰的记得,那五块钱是姐姐要用来买新华字典的,在学校门口,一个已经退休了的老师摆了地摊,卖各种学习用品。到后来才知道 ,小摊卖的字典是盗版的,姐姐的字典翻了没多久,封面和里面的纸开始一点一点掉落,用透明胶布粘了又粘,勉强用了几年。那本字典在家里保存了很久,后来便由我接管,跟我的课外书一起放进了箱子里。

姐姐小学毕业考试考了小镇前几名,初中开始报名那天,姐姐和爷爷奶奶上街赶场去了。那天天比较热,姐姐的小学班主任顶着太阳在拥挤的人群里,满大街找爷爷奶奶,希望能让姐姐到县城里比较好的私立育才中学读书,学校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管理严格,学风优良,师资队伍建设领先于县里面其它大部分中学,在老师的建议、劝说之下,爷爷奶奶打电话和爸妈说明情况之后,他们一致觉得应该把姐姐送到县城里更好的学校读书,而不是镇上的没有几个能考上高中的中学,也就是后来我和堂弟两人共同就读的中学,我们都觉得各方面都差极了的中学。
年纪尚幼,对世事的记忆不会特别深刻,自姐姐去了县城读书之后,一个月才回来那么一次,对和姐姐的共同记忆就变得断断续续,甚至出现了断层。这一断,就是好多年。

唯一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次看着姐姐坐上学校的接送大巴车,车子缓慢启动,尾灯一闪一闪,像在对我眨眼睛示意我跟上去,有那么一刻,我想冲上车去,跟随姐姐一起去县城里更好的学校读书。
这种开往县城一闪一闪的车灯,在后来我小学毕业后,又出现了好几次,每次我都有这种想要冲上去的冲动。
很长时间,姐姐成了我对未来的期盼。姐姐会给我带回来关于外面世界的消息,带回她学到的东西、懂得的道理,然后教给我。她带给我的,是我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向往,虽然那时候并不知道所谓的外面的世界有什么,意味着什么,但是这让我带上了一份好奇,在资源、信息什么都匮乏的农村,渴望的东西有太多……
在姐姐读初中的那三年,我们各自经历了些什么,是基本上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回想起来,儿时对姐姐的回忆那么少,等我再稍微大点,能记事以后,姐姐又已经到了更远的地方读书去了。
印象中,没有跟姐姐的争吵、打闹。也可能是姐姐让我去这样做的,没有去记下那些小孩子间的争吵和打闹。2008年,姐姐给我看的第一本《意林》杂志,里面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同时困在了森林里面,其中一个人老是把自己对另一个人的抱怨、不满以及一些消极的事记了下来,而另一个人与之相反,记下的全部是开心的事情,在这个迷路的森林里面,记下抱怨和不满的那个人,一天一天,抱怨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消极,而另一个人则每天都充满看活力、每天都很开心。
姐姐告诉我说,生活,就应该去记下那些让你觉得开心、幸福的事情。像发动机,积极、向上、阳光会是燃油,注入燃油,发动机转动,同时创造出更多燃油。

除了《意林》,姐姐还带了很多本《青年文摘》和《读者》,这些杂志成了我后来的最爱。初中三年,看得最多的也是这三本杂志,几乎每期都看,那时候在语文老师的组织下,班上同学每周每人出五毛钱,一共二十多块钱,老师拿着这二十多块钱,每周末都会从县城的报刊亭给我们带回来几本最新的期刊杂志及其他书籍,其中少不了姐姐给我看的这三本杂志,一到周一老师就会带着这些杂志和书籍来上课,我总能抢着第一时间,欣喜地把这三本杂志一一阅读完。
在那时小小的简单的世界里,精神上因此而不觉贫瘠。
现在想到姐姐,依然会是幸福。
不知道姐姐现在对我会是什么样的回忆,希望不会太坏!
如果我们再回到小时候 ,不知姐姐是否愿意,我作哥哥,你当妹妹,我把所学的东西一点一点教会你,把懂得的道理一点一点讲给你,像小时候你对我那样。
姐姐,那天下大雨,下班后,怕鞋打湿了,于是我脱了鞋光着脚欢快地走回去时,想起了你那天从爷爷手中接过五块钱,打着伞,一跳一跳的去学校的情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