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社交

作者: 山风与呢喃 | 来源:发表于2019-11-08 10:39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不久前我和L先生讨论过的一个话题,人能不能持续保持孤独状态?他的意见是,在这个社会,一个人想要长时间保持孤独状态是不可能的。周围的人都是群居属性,每天都在群体中,避免不了社交。长此以往我们就变得与周边慢慢开始融合,很少具有独立属性了。

    我的意见是,我不否认你需要去交往,但是有没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周围的人”,来进行社交?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谁都没有说服对方。

    但是却引起了我另外的思考,在如今这个社交时代,我们能不能掌握社交和自我独立的平衡?

    01.

    什么是社交?

      

      以我之见,社交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人性的本能,人以群分,脱离了社会群体这个庞大的组织,“人”这个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会出现偏差。

      人的社交模式并不是固定单一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环境变化,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过去,在信息尚不发达的时代,社交的辐射面积在于你的亲人、朋友、同事或是邻居。社交的方式相对单一,书信往来,电话短信,以及面对面的交谈等等,这些社交模式更接近于一对一,社交的速度很缓慢,我们从社交获取的信息量有限,接纳的观点和思想也只是一对一,顶多一多N。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当信息化时代全面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形态迅速变化。从QQ、UC到天涯、猫扑等论坛的兴起,再到后来的博客、微博和微信的流行,社交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形态。社交模式不再单一,更为复杂化,不再仅限于一对N,而是爆发出了N对N,N对无数的现象。

      我们从社交中获取的信息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社交的速度非常迅速,在分秒之间,可能一场社交活动就完成了。这样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我们的中枢神经甚至无法进一步消化吸收,潜意识就已经做出了反应。

      荷尔蒙在这样的社交速度中,争分夺秒的分泌着,刺激着我们的脑垂体。

      于是,社交也变成了一种速食活动。

      02.

      万事皆可社交,社交的形式花样百出。

      

      曾经我玩网络游戏,本意是在游戏里放松自己。最后,我却被“人际关系”这种东西捆绑了,为了去应付游戏里各种各样的人,忘却了游戏本身的乐趣。

      于是我发现,“游戏社交”的现象并不罕见,相反任何一种存在于网络的游戏,最后大多变成了社交工具。

      

      此外,除了游戏社交之外,还有无数的形形色色的社交方式。

      社交软件自不必说,如陌陌、探探以及Soul等等社交软件,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这样直接的社交方式,似乎满足了部分群体隐秘的社交需求。

      接着是各种娱乐软件,比如网易云、抖音和各种直播平台,展示自我的同时,建立起一个个以共同爱好为标签的社交圈,在这样的圈子里,你很容易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友人,看上去一片和谐。

      再然后是各种主打文艺小清新的个性软件,比如豆瓣、知乎以及多种读书App等等,同样是以性格爱好相投为标签,建立起一个个的小圈子。但这样的圈子,有着更为隐蔽的装饰性和人设感,可以喝着咖啡红酒,用更为文雅的言辞来装点交友的目的。

      

      以上种种只是我们闲暇时间调剂生活,顺带社交的方式。那千奇百怪、大大小小的微信群,才是真的让人眼花缭乱。

      L先生的微信里,存着上千人。工作群、朋友群、亲友群、客户群等等,让人眼晕。我很佩服他,居然能记住那么多人的名字。但他告诉我,实际上他也记不住,因为太多了,工作群分一二三四五,朋友群再来一二三四五,亲友群再来一二三四五,如此类推。若是没有开免打扰,手机里此起彼伏的提示声,如同一场交响乐。

      我闻言哭笑不得,“群”这种圈子,深刻的解释“人以群分”的含义,同时也揭示了社交的另一种目的,那就是建立人脉。

      

      社会关系网,要靠人来建立,人从哪里来,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里来。资源,是“人”存在于这个时代的另一种称呼。

      于是,大量的自媒体和公众号抓住这种社会现象和热点,开始一篇篇的炮制“如何在社交时代里成为社交达人”,诸如此类的文章,用以指导某某某的社交活动,用以教导某某某如何保持社会性。

      社交带动经济,果真有合理性。

      03.

      别让过度社交毁了你自己。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刷社交软件3小时以上,更容易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长时间沉浸在社交中,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紧张或者兴奋的情绪。

      通俗的解释,你每天周旋于各种各样的人之间,戴着不同的面具,面对不同的人,当你的生活被社交挤占的一丝不剩,没有时间去学习,去思考,没有时间去打理自己,健身、旅行,当你的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原地,当那些和你交往过的人已经更上一层楼,而你还在用过去的自己去应对多变的社会,你的社交质量会好吗?你的社交圈层会变得高级吗?

      所谓的人际交往,是把自己作为“资源”展示给别人看,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资源”。恕我直言,当你这个“资源”质量不好的时候,会换到质量好的资源吗?

      社交关系网建立的再庞大,只有数量没有质量,那就是在浪费生命。

      

      回到问题的核心,怎样才算“过度社交”?

      做个假设吧,一周七天,有六天时间的深夜,你是在酒吧KTV或者酒楼饭店度过的,还有一天时间,用来补眠或者加班。然后你告诉别人你亚健康,失眠睡不着,精神萎靡。那我只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得到了社交带给你的快乐,必定就要用身心健康付出代价。

      再比如,网络上的社交群体,即使不出门,可以宅在家里刷屏十个小时,发张十级美颜滤镜的照片能得到数以万计的点赞夸奖。然而,当你走出门,去面对现实时却发现总是不如意。那也是正常的,你在网络上得到的社交虚荣,已经足够满足你的现实得不到的快乐。

      

      这样的社交,已经变质或者扭曲了,既不是社交的初心,也不会带给你任何的利益,有的只是无意义的攀比、虚荣和短暂的荷尔蒙分泌带来的快感。

      这,就是过度社交。完全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你的家庭和谐,并且没有任何既得利益,相反,只会让你迷失自我,满足于社交带来的假象却不自知。

      这样社交活动,正在摧毁你的人生。

      04.

      人为什么社交?为了在奔向人生终点的路上不孤单。找一个能和自己并肩而行的人,一起向前走,这是人们源自基因里的渴望。

      但是,当队伍太庞大了,裹挟着你向前时,你还能按自己的本意,走自己想走的路吗?

      

      我的建议是,不如放慢脚步,试着想清楚要走的路,再前行。

      在这条路上,你可以抽出时间,一个人背上包,找个风景秀丽的小镇或者漫无目的沿路而行,看看山看看水,感受风享受雨。

      又或者,去看一场一个人的电影,在傍晚漫步街头,选一家环境优雅或者烟火十足的小店,感悟俗世烟火。

      再或者,清晨起来,迎着朝阳跑步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不用喝咖啡,而是泡上一杯清茶,坐在窗边,翻翻自己未读完的书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

      偶尔,做一个孤独的人,不是坏事。

      

      社交与自我,热闹与孤寂,是人生的天平,在这架天平上,我们需要减少“无效社交”,增加“非利益性的生活”,还原生活本来的面目,坚定自己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度社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ji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