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诵
第一小学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一直坚持“123”教学策略,即“一个注重”“两个加强”“三个倡导”。其中“一个注重”便是注重语言素材的积累。“晨诵益智,晚读增慧”,从朗朗上口的歌谣到国学经典,我让学生们在熟读成诵中习得语言。
诵读内容:我除了充分利用我校的诵读教材《日有所诵》外,还根据年段特点扩充积累内容,比如低年级积累金子美玲的儿童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高年级积累《论语》和《中学生古典诗词500篇》等。
诵读方法:一是专设班级诵读群。有计划地对晨诵晚读的内容做统筹安排,做到每天有布置,有统计,有反馈。即便是假期,也不间断。二是善于激励总结。对于完成阶段诵读任务的同学,颁发表扬信,评选班级诵读之星。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从低年级诵读的《晨读对韵》到中年级的《论语》背诵,再到高年级积累的《孟子》,六年级毕业前已积累完涵盖初高中的古诗词。大量的诵读积累,使得孩子们升入初中后古诗文学得特别轻松。
写
浸润书香,也要让文思在笔尖流淌。我校在作文评点方面一直倡导学生的主体性,所以,除了习作之外,我让学生在练笔中也做到有效地评写结合。
家校合作,激发兴趣。低年级初学写话时,我进行了以评促写的尝试。起步阶段是最艰难的,很难针对每人每篇的练笔进行细致指导,所以,除了我批阅外,我还引导家长在学生日记下面做评论,亲子对话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生共写,收获快乐。到中高年级后,我开启师生共写模式。教师记录教育故事,学生书写校园生活。他们乐于分享,渴望回应,孩子们会在结尾,特意注明“苏三石评”。有时我还会给他们的练笔配插图,也会把自己写的教育随笔念给他们听,把写得好的随笔粘贴展示出来。师生在共写中收获快乐,诗意成长。让人欣慰的是,升入初中的她们,仍然坚持写随笔的习惯。
广泛的阅读,大量的积累,有效的练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有的孩子从四年级时,便开始尝试绘本创作,到六年级时,还有的同学试着用文言文写作,喜欢读二战历史的杜禹欣同学甚至尝试编写短篇小说。而我带的两届学生,在毕业考试中整体成绩都名列前茅。
这两年,我把教学心得和同仁们分享,曾做过《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改变,从阅读开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专题培训。我撰写的《书香浸润校园,科研打造特色》发表在《吉林教育》上,并在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科研名师”。
十八载青春岁月,刻印在三尺讲台之上,我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我们师生用文字将成长中的美好瞬间变为永恒,我希望在未来的某天,回忆起他们时,能感叹地说:不负韶华刹那,开得满树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