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书摘#
#微书摘# NLP换框《语言的魔力》11/100

#微书摘# NLP换框《语言的魔力》11/100

作者: 乘风职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1:06 被阅读1次

NLP:框架和换框

心理“框架”指那些在互动中为思想和行为提供全面指导的关注点和方向。框架与特定事件或者体验中所认知的情境有关。框架会“标记”体验、指引注意,它会极大的影响对具体体验与事件的解释和回应方式。

NLP的共通框架包括“结果”框架,“就像”框架,“反馈而非失败”框架。

  结果框架主要强调建立和保持聚焦于目标或渴求状态。建立结果框架,致力于评估所有与达成特定目标或渴求状态一致的活动或信息。

  与问题框架相比,结果框架很有用。问题框架强调的是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不想要什么,而不是渴望什么或想要什么。问题框架导致聚焦于不受欢迎的症状和寻找症状的原因。结果框架则聚焦于渴望的结果和效果,以及达成结果所需的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果框架                      问题框架

你想要什么?出了什么问题?

你怎样能得到它?为什么会这样的?

有哪些可用的资源?是谁的过错和责任?

结果框架的应用包括,将问题陈述重新表述为目标陈述的技巧,将负面言词的描述换框为正面言词。例如:根据NLP的观点,所有问题都可以重新认识为挑战、改变、成长或学习的“机会”。

人们经常会无意中用负面的句子陈述他们要的结果,例如“我想避免尴尬”、“我想要不害怕”、“我想摆脱与婆婆的冲突”等等。采用结果框架则会提问“你想要什么?”

“就像”框架的重点,是表现得“就像”已经实现了渴求的目标或结果。

“反馈对失败框架”,强调的是如何将看似问题、症状、错误的东西解释为反馈而不是失败,这有助于做出调整,有利于达到渴求的状态。

回应术言语模式的最根本目标,是帮助人们改变其观点和信念:

   (1)从问题框架转向结果框架;

   (2)从不可能框架转向“就像”框架。

   (3)从失败框架转向反馈框架;

换框

换框着力于帮助人们改变感知问题的框架,从而重新解释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心理学上,对某事物换框意味着,将其置于与之前感知的有所不同的背景框架或情境下,从而改变其意义。在NLP中,换框为体验或情景的内容设立了新的心理框架,拓展了我们对情景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明智地处理面临的情景。

改变框架大小

  改变框架大小直接将这一原理用于我们对情景或体验的感知:从更长远(更短暂)、更大的人群(从个人观点)等情境中,重新评估(或加强)某种行动、总结的意义。

情境换框

  情境换框:根据发生的情境不同,某种经验、行为或者事件有不同的意义和结果。情境换框的目标,是认识到特定行为在某些情境中的用处,从而改变人们对它的内在负面反应。

意义换框

意义换框指改变我们对特定事件或情景的观点或认识水平。由于人们的观点和目的不同,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NLP中的意义换框,旨在探索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意图。通过找出与特定症状或问题行为相关的“正面意图”、“正面目标”、“后设结果”(meta outcome),将一个人的行为和“自我”分开,就是说,将产生行为的正面意图、功能、信念等与行为本身区分开来。根据这一原理,对问题的“深层结构”做反应,比回应表面的表达方式,更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和得到想要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书摘# NLP换框《语言的魔力》11/1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wd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