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关于它到底讲的是什么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原来我也以为是悼念亡妻,直到看完《李商隐传》对于这个诗人有了更深入了解后,有了些新的感想。在我看来,他想表述的并非爱情,并非悼亡,也并非是自伤,反而是一首自省的诗。是李商隐看破世间一切后的自省自悟,并非悲伤,只是淡然和释怀。
李商隐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诗人不同,从一开始到最后,他始终是个不入流的小人物,挣扎痛苦了一辈子却一无所获。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诗人,虽然仕途不如意,但好歹还有仕途及应有的尊重与名声。李商隐则从他娶了妻子王氏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清苦。
其中原因在于:王氏的父亲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他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党”。身为牛党旗下的他娶了李党的人,在那个牛党李党相互恶斗的年代,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牛党的背叛。牛党排斥他,李党觉得他没有气骨,也不接纳他。他一生被夹在中间,受尽了世人的冷眼。
下面就开始说诗,锦瑟的五十弦,恰好就是李商隐的人生五十年。我比较赞同清朝的黄叔灿的《唐诗笺注》所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锦瑟》正是他的平生,正是他在年老之际回顾一生之作。而他的一生如果换为现在网络语言的话,就是一个人生输家随波逐流,梦想有朝一日浪打翻身,最终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故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写这首诗时已年暮。说是年暮,放现在可以说正值壮龄,但那时的他早已心力交瘁,加上古人寿命本就不长,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人生之日不多了。这首诗完成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了这个令人心碎的世界。此时他已经不问世事,过着淡泊的生活,远离了本就与他无关的纷争,再不去做那些徒劳的努力。
诗人本是清高的,他也是清高的,可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低三下四的去写信巴结别人,讨好别人。李商隐的内心是纠结而矛盾的,在不断的自我背叛和被人指责背叛中沉浮。
或许那时是这样的,受尽命运不公对待的李商隐坐在破烂的家中,桌上净是手稿,手边是亡妻留下的古瑟。他望着远处的夕阳西下,空荡的屋中只有自己,一片寂静中只能听到微微的风声而偶尔归鸟的啼叫。归鸟啊,自己曾如归鸟,可再回家时,等待自己的那个人却已不再。
他想着自己奋斗了一生也失败了一生,用忠义礼孝换回了一世叛徒之名,曾为了理想和家庭远走他乡,换回的只是妻子的故去和仕途的一筹莫展。违背自己的心意让自己融入晚唐那黑暗颓败的政治中,但肯没人接受他。虽然有着和杜牧一样的诗名,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待遇,而杜牧也并没有把自己当朋友,有的只是自己单相思。(从李商隐诗作中有写给杜牧的,而杜牧的诗作信件中一点没有提到李商隐可以得知。)人生在世,不过如古瑟,曲终人散,他轻轻拨弦,每触碰的一只弦发出的每一声,都如水波般将他带回了那些似水年华,带回了那随波逐流的日子中。
这里关于古瑟还有另一种说法,《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断弦就是亡妻,说明这是给亡妻写的。
这句话我并不是很认同,若说有断弦之意,也并非单指妻子亡故。李商隐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未婚娶前,那时他是当朝当红人物令狐楚的得意门生,令狐楚爱他如子,他本身早年以文得名又结识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可以说那时的他是充满朝气的,对于那时的他而言前途一片光明。
第二个阶段就是娶了王氏后,被卷入了当时的牛党李党之争,从此背负了忘师负恩的叛徒之名,仕途之路一下变得黑暗,从此他也就开始了在牛李两党中夹缝生存。可以说他一生的悲剧之源都在于此。
第三个阶段就是他的暮年,也就是写诗的现在,不再理会世事。那时的他已经一无所有,看破红尘。所以我个人认为,断弦之意或许并非是单指亡妻,更多的是指自己人生的转折。我会产生这种想法也是因为下面的词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于此时的李商隐而言,人生如梦,正如庄生一样,他不知道是自己在别人的梦中,还是所发生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梦中。为何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命运无法掌控,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如东水般奔流不复返。
李商隐想着继续拨弄着琴弦,此时他的心中闪过的一幅幅画面,那些都是梦吗?从幼时佣书贩舂,到同堂叔受经习文,年少成名到,与大人物结交深受赏识,中了进士交到一些志同道合又有些权势的朋友。一切看起来多美啊,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是意气焕发,有着不小的野心和对未来美好的愿景。娶了貌美如花又懂事的妻子,有了可爱天真的孩子,这一切多好啊。
可如今,所有的美好都烟消云散,如梦醒时分,只剩自己一人,蝴蝶不知何处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也不知去了哪里。曾经的自己却如那望帝般,殚精竭虑,至死不休,啼血而鸣,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实现。
李商隐是个入世之人,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一般而言拥有才华的人总希望可以施展,才华越大越想被人认同。可他却因为一个叛徒之名便否定了所有的一切,没有认可没有认同,唯一有的是诗名。这诗名却未给他带来应有的待遇,反而连诗人间平等交往都因社会地位变得不平衡。
他曾学着别人的样子往上爬,每一次却都被狠狠地拍下来。面对所有的不公,他都抱着乐观的态度,从不颓废,也不自暴自弃,觉得只要坚持努力就可以去改变。他痴同望帝,固执的坚持理想。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可这一切终究是幻影,美丽的幻影。就像传说中人鱼的眼泪化为珍珠在月光下闪耀般,犹如远远望去的蓝田之上朦胧的玉烟。对李商隐而言,一切终究是不属于他,终究只是他的一场梦而已。看起来很美好,积极的去追求,乐观的对待逆境,却未想到命运将他所有的顺境都放到了婚前。
他滑动着手指掠过琴弦,看到的是自己那些曾以为的未来渐渐消融在夕阳中,听到的是那一声声令他失望的话语。最终固执,坚持并未给他带来分毫收获。在辗转于多个曾抱与希望的人中,希望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提携。但现实证明那都是他美好的期望而已。现在看来,自己曾经的理想,期盼的未来全部都只是美丽而不真实的梦。
李商隐心中或许有隐隐的痛苦吧,毕竟自己用了毕生精力去追求的事物都是虚幻,而陪在自己身边真实的妻子却已故去,自己也未能见到孩子的成长。哪有大诗人如他般落魄潦倒,谁没有过春风得意的时候,可春风偏偏不愿顾及他。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是这又如何呢?李商隐这时应该是释然的,或许是微笑着的。那些事情早已过去,所有的欢喜、悲痛、期待、失望都已如流水般远去。现在看来,一切不过如此,自己曾经的所有的期待和努力都是徒劳的,反而为了追求那美丽的幻影而失去了身边最爱之人。
想想确实可笑。那些壮志鸿踌,悲欢离合,深受误解不能辨的委屈都不重要,其实所有的都不重要,只是当时的自己什么都不懂啊。或许这时,李商隐会闭上双眼,让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一一闪过。
贫苦的童年,和出世的堂叔学习。少年得志,娇妻洞房,前途似锦。莫名其妙的开始被人排挤,但从未放弃。在黑暗中挣扎,一次次的背叛自己的心意去寻求希望。最爱的人去了,自己一无所获。为了虚幻的梦想而啼血,现实已是一片废墟,自己却无能为力。
李商隐的人生似乎被无形的手玩弄着,每每有好时机,总会有这样那样不受控制的因素将机会白白送走。好运从未想过要眷顾他,那个温柔美貌的妻子,也是带给他仕途不幸的根源。他像一片浮萍,不由自己的随波逐流着,命运的浪花时不时的拍打他,他都未放弃,浮沉于那个黑暗的社会。
但他没有能力去反抗,他有家庭,有老人有孩子有着深爱的妻子,他没有深厚的家底,没有任何资本,能做的只有抱着美好的愿景去与命运斗争。他不断斗争,不断的遭受着命运的不公。
是啊,自己曾经的执着与委屈都不重要了,都已是回忆了。现在想想这些,李商隐已不再痛苦,自幼跟着出世的堂叔学习五经,年轻时又修过道家,后来学了佛法,通晓儒释道三家的他已经看透了命运,看破了世间。世间之事也不过如此,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总会有些美好的幻想,为了那些虚无缥缈之物费尽心血,老了看来都是徒劳,真正该珍惜的却没有好好珍惜,只是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些道理,痴痴地追求那华美的理想和梦想。多么可笑。
看完《李商隐传》后,每每重读这首诗,就会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这是李商隐一生回顾的内省,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释怀。他最终只得如此原谅了自己,因为他知道再做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可笑的是,自己这一生所追寻的正是这无意义。
最后以《旧唐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