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恋恋风尘4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07:08 被阅读0次
    海滨:恋恋风尘4

    恋恋风尘,遥忆交通大学及前身南洋公学,可谓撷英集萃:洪深(1894—1955),字浅哉,号伯骏。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清朝文学家洪亮吉六世孙。1906-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南洋公学就读。剧作家、导演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中国电影、话剧的开拓者,抗战文艺先锋战士。名震当时的无锡胡氏三杰: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三兄弟出生于书香门第、教育世家,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家学渊源深厚,先祖胡瑗是北宋鸿儒、著名教育家,祖父胡和梅曾为教谕,父亲胡壹修及叔父胡雨人提倡新学,设立家塾并首开女学。

    海滨:恋恋风尘4

    在上世纪初三兄弟先后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胡敦复幼年从叔父胡雨人读书,12岁入上海南洋公学,后进震旦学院学拉丁文。1904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系,攻天文学、数学,3年后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任清政府创设的游美肄业馆(后改名清华学校)教务长,主持赴美留学生的考录工作。后又邀清华学校同仁共创立达学社,专事研讨学术、编译书籍、兴办学校。当时的上海,新学虽比较发达,但除了南洋公学等少数官办的带有大学性质的学校外,绝大多数都是教会学校,而少数官办学校请的也是洋教员,用的也是洋教材。因此,创办一所不附庸于洋人,在学术上独立,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学,是胡敦复早已萦绕心头的志向。

    恋恋风尘,这里的每一位历史人物璨若明星,光彩照人。如果深入研究其人生轨迹,会有惊人的相似:时代精英,家国情怀。比如邹韬奋(1895-1944),1909年春,在父亲“实业救国”观念的推动和影响下,邹韬奋考取了福州工业学校。两年之后,又被送往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但邹韬奋认为他的天性“实在不配做工程师”。他在这里,从小学、中学,一直读到大学电机科二年级,虽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终因对数学、物理一类的科目不感兴趣,未能遂父心愿。

    海滨:恋恋风尘4

    1919年9月,邹韬奋破格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学习,开始了人生之路的一大转折。1921年7月,邹韬奋在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想进入新闻界,但一时得不到机会。恰逢上海厚生纱布交易所需要英文秘书,邹韬奋走马上任,成为工商界的一名职员。这以后,邹韬奋又在上海职业教育机关兼职,做些写作、翻译之类的事情。1922年,邹韬奋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

    海滨:恋恋风尘4

    他参与该社发起的职业指导运动,曾和同事一起先后去宁波、南京、武汉、济南等地考察。这是邹韬奋第一次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亲身的实践和感受,加深了他对于社会和现实的了解与认识,逐渐窥探到中国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1931 年,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1933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他的杂文集有《小言论》和《韬奋漫笔》,还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游记随笔;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海滨:恋恋风尘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滨:恋恋风尘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eg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