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行前一轮后,一足跨左一足右,一上一下互踹之,无翼而飞不胫走。猜啥?”
“自行车。该我问你了。一条怪牛,两条圆腿,骑它肚上,抓它双角。快点猜是啥?”
“啥怪牛,就是叮铃儿叮铃儿的自行车呗!”
儿子和同伴的猜迷声吸引了我。恍惚间,我回到了童年,耳旁响起了那清脆的自行车铃声。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中度过的。春天挖野菜打猪草;夏天下河摸鱼、爬树掏鸟蛋;秋天地里捡豆、烤玉米;冬天堆雪人滑爬犁……这些城里孩子很少见的事情,愉快地塞满了我童年的记忆。那份童真永远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却是家里的自行车带给我的快乐。
那年夏天,父亲买回来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顿时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河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全都失去了魅力,我的魂儿被站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勾住了。我很好奇地伸手去摁摁车铃,“叮铃儿叮铃儿”清脆悦耳;再去摇动脚踏板,后轱辘转动起来,想用手去阻止轱辘的转动,被父亲呵斥住,说那样会把手咬伤。他轻轻一捏手闸,后轱辘很听话地停止了转动。当时的我对父亲充满了敬佩,那么大的自行车随心控制,脚一蹬就走,手一捏就停。
更令我惊喜的是,父亲要教我骑自行车。因为村里只有小学一二年级,三年级就要到相隔十几里路的邻村去上,父亲不想让我来回走路上学。可个子刚刚超过自行车的我,推着笨重的自行车都费力,何谈轻松自如地骑着它到处跑。父亲先找来一根很结实的木棒,绑在后车座上,用来防止车倒时,能支撑着车不落地。然后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扶在自行车后面,他让我先骑叉腿,不上大梁。我战战兢兢地将左脚踩在左边的脚踏板上,一只手握着车把,一只手扶着大梁,看着地面,右脚在地上拖行着,生怕车倒摔人。父亲大声告诉我:有他在,车不会倒。我这才小心翼翼地让右脚离开地面,快要踩到右脚踏板时,车很不争气地向右倒下。父亲耐心地给我演示着:两手都要握住车把,才容易掌握平衡;眼睛要瞅着前方,方便看清路况、调整行走方向……
在磕磕碰碰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腿上多了三处伤疤,但我内心甭提有多开心了。在父亲的严厉与期待中,我终于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可以骑车去上学了。
上学路上,又高又胖的周家小子总是欺负我们几个女生。他总喜欢和我们并排骑车,拐动着他的车前轮,把我们往道边的沙堆上别。看着我们的自行车倒在沙堆上,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我气不过,和他打赌比赛。比赛规则:从村头骑到学校再骑回村,谁先骑完谁就赢。输者要对赢者言听计从。那小子很轻蔑地瞅着我:“瞧你这土豆样,还想和本大爷比?我让你先骑到姚奶奶家那,省得输了哭鼻子。”“哭鼻子的不知道会是谁呢!开始吧!”说完,我骑着车直奔姚奶奶家,奔学校而去,第一个拐弯处,回头看,周家小子还没追上来,再拐个小弯,后面隐约看见他的身影,我急忙把车拐进路边的羊肠小道,躲进苞米地里。等那小子从我身边疾驰而去,不见踪影时,我掉头往回骑。我用巧计赢了周家小子。小伙伴们都使劲地摁着车铃,用那清脆的叮铃儿声祝贺着。
自那以后周家小子不再欺负我们,上学路上的车铃声变得更加轻快欢愉,响彻我的童年,永远地萦绕在我耳旁。
5月30日发表于嘉兴日报 桐乡新闻网 东方网转载 人民网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