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至,他以一人之力阻止了一场大火,感受一下?
皆仁法师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又到冬至了。
冬至到了,新年还会远吗?很久没有和大家分享故事了。今天就分享一个和冬至有关的故事。
有一位禅师,他凭一己之力在冬至那天,阻止了一场大火,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唐朝元和十五年,坐标,天目山。
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天目的名字,始于汉代。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这两个池子常年不枯,就像是一双眼睛,故而得名。相传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唐代的天目山,有上下龙潭,据说有怪物隐匿其中,相当诡异。山中有白鹿,毛质很是特别,山中的土人都说这白鹿是山神的化身。
后来,有一位明觉禅师来到了天目山,檀信们因为仰慕其德行,所以出资修建了一座禅寺,名为千顷院。
长庆三年二月,山中大旱。
这一天,山中忽然烧起了野火。大火漫山遍野,如火龙吞噬着山中的一切。眼看着就要烧到千顷院了。
寺内僧众大都惶惶不安,惊惧失色。
明觉禅师望着漫山的大火,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
他长叹一声,朗声对空中道:“我和此山有缘,火很快就会熄灭的。”
他的话音刚落,突然之间,风起云涌,天色大变,一场雷雨就那么突如其来地出现了。
在漫山的大火,遇上了狂暴的雷雨,就如同大雪遇到热水一样,不多时就停歇了。
眼看成灾的漫山大火,就那么烟消云散了。寺僧们惊呆了,山下想要冲上山救火的当地人也惊呆了。
这位一言灭火的明觉禅师,是河内郡人。祖上曾经在岭南做官,后来举家又迁居到建阳。所以,禅师自幼就饱读诗书,但是他对佛法一直心存向往。
有一天,他听说马祖道一禅师的禅法高妙,于是便前往道一禅师处求请剃度,成为禅师的弟子。
在道一禅师座下得法之后,他又云游四方。
他的脚步踏遍了南岳、天台、四明等地,可谓是遍尝佛法之味。
后来,他来到杭州大云寺,闭门不出,不久又移居湖畔的青山顶上,在青天碧云之间,结庵而居。
当时范阳的卢中丞听闻了他的大名,于是前去奉请他担任大云寺的住持。
不久之后,他为避尘嚣,来到了天目山。
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故事。
当时人都感慨禅师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注:“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一句,最初见于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所编的《祖堂集》中,诗为长庆禅师所作。全诗为“心静愁难入,无忧祸不侵。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后来明代洪武元年,修建天师府的时候,将诗中的两句取出为联,刻在二门门上。
之所以作此说明,是因为网上有人不知前史,见到“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一句就冷嘲热讽,说这是出自天师府的对联,是佛教盗用,他全然不知天师府的对联原是出自佛教禅师的诗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