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内涵
认识语篇中的所有文字,未必能够达到阅读理解,而很少的非文字信息却可以帮助我们对文字的理解,只要这些非文字信息能帮助我们激活心理认知图式,这一心理要素就能在阅读理解中起到关键作用。
阅读理解的前提:阅读者具有所需的语言文字辨识能力;同时,阅读者具有所需的阅读理解的心理认知图式。
图式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的大脑中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对于某一类知识和能力的聚集体,在新的认知活动中被激活,以帮助认知者认知新的现象。
理解的基础:阅读者具有识别阅读对象的文字等印刷符号能力、阅读者已有的阅读理解的心理认知图式、作者预设在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和阅读者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阅读理解是阅读者基于自己对文字等印刷符号的识别能力、阅读图式,从阅读材料中辨识作者预设的信息、建构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自我理解的语言心理认知行为。
阅读的宏观能力教学:
1. 辨识阅读材料的语言能力。
2. 辨识作者预设的信息和意义的宏观理解能力。
3. 辨识作者预设的信息和意义的微观理解能力。
4. 建构阅读者对作品的自我理解的宏观理解能力。
5. 建构阅读者对作品的自我理解的微观理解能力。
阅读的宏观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阅读目的。
2. 语体阅读。
3. 题材阅读。
4. 体裁阅读。
5. 阅读之认知策略。
英语真实阅读教学目标:
1. 非语言预测。
2. 语言预测。
3. 激活已有图式。
4. 语言辨识。
5. 主旨大意。
6. 细节事实。
7. 情节顺序。
8. 论据观点。
9. 归纳总结。
10. 逻辑推理。
真实阅读教学实施步骤:P21
(1-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