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治理的痛点

作者: 德万托阿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9:53 被阅读53次

    181228 日更第27天

    我一般不转别人的东西,今天转一篇“半月谈”的文章“盘点中国基层治理10大痛点”。以下是要点:

    一、督查检查频繁

    “最多的一天,我们乡镇来了12个检查组,每次都要主要领导陪同,不然就是不重视,将会影响考评结果。”有干部说,有的主管领导甚至明确给督查组同志表示“查不出问题,就是督查组本身有问题”。

    二、问责滥用

    “下面一颗钉,上面千把锤。随时可能挨一锤,就是不知谁先锤”。其中,许多上级职能部门的工作以“属地问责”的名义被压给基层,让乡镇街道颇为不满:“基层对很多工作既没有审批权、执法权,又无能力去落实,一旦出了问题却要属地负责。”

    三、压力“甩锅”

    不少上级部门开展某项工作的基本模式是——开完会、发完文件后,就等着基层报材料,最后到基层来督查考核。如此,中间部门成了“文件中转站”,工作全部交给基层去干。更可怕的是,中间层层加码,层层往下甩,在这一过程中,时间越来越紧,要求越来越高,最终基层兜不住,只能瞎对付。

    四、处处留痕

    工作还没开展多少,记录本中却早已大段铺陈;和群众还没聊上几句,就忙着拍照合影……地方开展工作,不论文字、图片、视频,处处要留痕,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虽饱经基层质疑、媒体否定,但“处处留痕”仍然是当前不少地方的重要工作内容,甚至日渐内化为这些地方的工作惯性和工作方式。

    五、材料论英雄

    虽经中央三令五申、严格禁止,但“材料论英雄”至今仍在部分地方和部门流行。安徽某乡镇干部说,前段时间有领导到基层调研,询问村干部,村里一年需要上报多少材料,村干部粗略统计了一下,一个星期大概要3000页纸用于打印方方面面的汇报材料。

    六、庸懒干部 “佛系”干部

    决策推给上级,责任推给下级。有任务,布置一下;有会议,传达一下;有事情,上报一下;有问题,推脱一下”的“四大绝招”,是庸政懒政的典型表现。

    七、典型速成

    江苏一名镇党委书记说,现在一些干部上升的路子不宽,他们想进步、想提拔,于是到处找办法,有的主意打歪了,大搞“盆景典型”,这样能出亮点,领导能看得到。可等检查一过,后续的投入立马断开,费心费力打造的“盆景典型”自然是“昙花一现”,最终变成一堆“乱摊子”,无人问津。

    八、政策打架

    有人已经总结出“政策打架”的类型学:一是“上下不齐”,主要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左右各异”,原本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变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政出多门” “踢皮球”;三是“新旧不一”,新的法令政策已经出台,但旧的政策规定清理不及时,导致政策落实出现延迟,“穿新鞋走老路”。

    九、上升“天花板”

    一位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到中部某省当乡长两年后,发现目前乡镇干部的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他对记者说,许多地方乡镇干部干事积极性不高,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都没有提拔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乡镇机关事业编制干部往往占多数,这批干部大多身处中层岗位,是乡镇工作的骨干力量,但受身份限制,很多人从参加工作就扎根一个乡镇,成为乡镇的“老油条”,自嘲为“前途无亮”。

    十、幸福感缺失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基层干部的收入问题仍是他们幸福感显著缺失的一大症结。北方多个县市的基层干部反映,他们不仅近3年来没有涨过工资,而且一些补贴被取消了,有的甚至还被“倒扒皮”。休假、请假也依然困难。许多基层干部反映,目前虽然有带薪休假制度,但对基层来说,很难落实。有的基层干部吐槽,工资没涨,责任却大了,一些本应落实的福利也落实不了。

    其实,为什么有这么多痛点,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看到这么多痛点,能改吗?不能!还是那句话,如果能改,就不会有“历史周期律”这个说法了。

    (微信公号:孔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基层治理的痛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q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