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杂文集文学读书
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解读《红与黑》

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解读《红与黑》

作者: 蓝天大海你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18:00 被阅读350次

    《红与黑》我没看过原著,我只看过三遍的电影,电影时长将近四个小时。但因不是很了解法国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看完电影后我只大概知道了于连的两段爱情故事,对于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寓意,我一无所知。

    可偶然间看到的缪塞(miu se)写的一本《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却帮助了我更深层面地去理解了司汤达的《红与黑》,真的是相见恨晚啊!

    也许你们没有看过《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也许你们未曾听过缪塞,也许你们听过他但不了解他,下面我将给大家普及普及。

    缪塞,一个19岁就以其第一部诗集在法国诗坛上一举成名的才子,他可以称得上是天才的抒情诗人,即使在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到他诗人的特殊的气质,他叙事时行文也有诗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缪塞的作品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文笔的你来说也算是一种福利。

    (文章比较长,需耐心!读完我想你将能大概了解这两部伟大的法国作品!)

    一、介绍《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01 作者介绍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缪塞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于1836年发表,它被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与缪塞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生活经历、性格、思想、精神状态都极其相似,小说中的“我”其实就是作者缪塞的自我投影与化身。

    缪塞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崇拜拿破仑,他五岁时曾和母亲一道为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而痛哭,长大后为拿破仑时代的一去不复返而惋惜和颓丧。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卢梭及其思想的敬仰: 崇尚独立自由,蔑视王权和神权。这些性格特点在小说里都留下了印记。他与小说的主人公奥克塔夫一样,性格敏感而脆弱,年轻时好酒色,感情丰富而不稳定,自我放任,目空一切。

    小说中奥克塔夫和皮埃尔松夫人的爱情故事就是缪塞和乔治·桑的一段爱情经历。他们于1833年6月第一次见面,那时缪塞23岁,乔治·桑29岁,两人见面后立刻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友情又很快发展为炽热的爱情,年底两人去意大利威尼斯旅行,缪塞病倒,乔治·桑与医治缪塞的医生发生了暧昧关系,于是两人开始了一连串的争吵、分手、和解,最后于1835年底彻底分道扬镳。

    02 “世纪儿”是什么样的人?(背景)

    既然这部作品取名为“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那么何为“世纪儿”?

    “世纪儿”是指出生在拿破仑帝国时期的一代人。那时拿破仑的军队四处征战,所向披靡,雄踞整个欧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在两次战役的间隙中孕育和诞生,在学校里听着隆隆的战鼓声中长大。他们为跟随帝王征战、胸前挂满勋章的父兄而骄傲,并且认为自己也是为了战争而诞生的,他们向往轰轰烈烈的英雄生活,梦想像缪拉(拿破仑军队的著名将领)那样年纪轻轻就当上元帅将领。然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波旁王朝的复辟,百合花徽又重新君临法国,“大地、天空、街道和大路,一片沉寂,唯有教区里教堂的钟声在远处回荡。”他们在空中看见的只是惨白的百合花徽,当他们提到光荣伟大的时候,人们对他们说:“去当神甫。”当他们说到希望、爱情、权力、生活的时候,人们依然对他们说:“去当神甫吧!”

    这一代青年,他们感到满腔抱负没有机会实现,浑身力气无处施展,他们感到失望,落寞。

    缪塞在概括他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形势时说: 他们身后是已被永远摧毁的过去,他们的前方是尚未注入血液和生命的未来,他们的现在苍白而平庸。于是他们迷茫,绝望,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嘲笑一切,包括自己,从此便不顾一切地投入到纵情声色的荒唐生活之中。

    03 内容简介


    奥克塔夫出身于一个小贵族之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又学过医学、法律、绘画,但是他对任何职业都不感兴趣,反正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家产,他无须用自己双手去谋生。于是他整天闲着,坠入情网后,爱情便成了他的整个生命,他的时光都消磨在与情人约会和出入各种舞会等交际活动上。他“无法设想一个人除了恋爱还能做别的事情”。所以,当他发现了情人欺骗了他,而且勾引她的又恰恰是他的一个好友时,顿时觉得生活中什么都没有了,他一下子掉进了绝望的深渊。起初他还挣扎,总不能忘怀那段曾经是纯洁的感情,但渐渐地,他听从了另一个朋友岱日耐——一个彻头彻尾的玩世不恭之徒的话,认为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有享乐是实在的,从此耽于酒色,堕落下去。这时他的父亲突然病倒,他离开巴黎回乡奔波。读了父亲留下的日记后他良心发现,决心像父亲生前那样过一种宁静、自然、健康的生活。在乡下他认识了年轻寡居的布丽吉特·皮埃尔松夫人,一个美丽、温柔、开朗、虔诚的近乎完美的女人。他真诚而狂热地爱上了她,并且以自己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她,最终得到了她的爱。他满以为这美好的感情能治愈他精神上的病痛,使他获得新生,然而,初恋情人与好友欺骗他的往事,他随后过的那段放荡生活的回忆,岱日耐评论世事的冷酷而不无哲理的话语常常像幽灵一样缠着他,这种时候他就会为一点捕风捉影的事怀疑布丽吉特的忠诚。他病态的怀疑心和妒忌心愈演愈烈,折磨着自己,也把心爱的人折磨得痛苦不堪,他意识到他的精神病已入膏肓,再也不能相信别人的真诚,认为这样下去会断送布丽吉特的幸福乃至生命,所以当他偶然从布丽吉特的一封短信里知道她是出于怜悯心、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才愿意跟他走的,而实际上她与童年的好友司密斯,一个谦恭、诚实、无私的青年更加心心相印,他便主动离开她。这样,“曾因他的过错而饱受痛苦的三个人之中只剩下一个是不幸的”。

    04 感悟

    缪塞在小说开头就借主人公之后说出,他年轻时得过一种可怕的精神病,假如只是他一个人得了这种病,他可能会只字不提,但是他知道很多人正受着这种病的折磨,他正是为这些人才写下那段往事的。它的主旨不在于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且通过爱情故事去刻画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一部分法国青年的精神状态(也称世纪病)。

    这部小说是奥克塔夫忏悔的大概,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本人的忏悔。这忏悔是坦诚的,他把自己的弱点、过错、病态的性格、放浪形骸的生活经历公开于世。但另一方面这种忏悔似乎也有为作者自己辩护和开脱之嫌。他把自己的一切过错和不幸几乎都推给了客观原因。虽然与拿破仑帝国的辉煌相比,路易十八和路易·菲利普的王朝是渺小的,社会风气是庸俗、猥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必然因此而沉沦下去,一个人没有宗教信仰也并不见得就必然堕落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因为不信教可以有别的信仰,社会环境不好,我们仍然可以为自己确立高尚的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世纪病”的病毒得以侵入他和奥克塔夫的机体,这与他们本身意志力薄弱、放任自己、喜欢逸乐等内在因素有关。

    缪塞作 : 乔治·桑在抽烟斗

    二、介绍《红与黑》


    01 背景介绍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分别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司汤达在创作它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

    02 内容简介

    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德·瑞那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03 人物性格分析


    于连: 出身于木匠家庭,地位地下,常受歧视。他不甘屈居人下,他高傲,敏感,时刻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宁愿在家挨父亲的拳头,也不愿到贵族人家当奴仆,关注和谁同桌吃饭,胜于关心薪金的多寡。所以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做过无数英雄伟人的美梦,他幻想自己像拿破仑那样,凭着身佩的长剑摆脱卑微贫困的地位,年三十立功于战场而成为显赫的将军。但他生不逢时,他生活在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这是一个一切都由地位和财富决定的年代因此社会地位低下的他决心出人头地,跻身上流社会。可以说他是19世纪法国中小资产阶级“才智之士奋斗者”的典型。

    德·瑞那夫人:十六岁就嫁给了庸俗猥琐的德·瑞那先生,每当她向丈夫诉说冷暖病痛时,她丈夫总以粗鲁的笑声作为回答,因为在他看来“女人这个机器,老是有东西需要修补。”这种态度常使夫人感到憎恨。于连的出现唤醒了德·瑞那夫人心底的情爱的本能。于连俊秀的外貌吸引着她,于连的知识、温柔打动着她,心中充满了少女般的狂热的情感。在她眼里没有世俗的出身、门第、血统,她眼中的于连“又高贵又傲慢的心灵里有着迷人心魂的光辉”,终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入热恋中。她忽而担心于连不爱自己;忽而为宗教观念所束缚,怀疑自己的行为;忽而又想收买身边的女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秘密,永远保持这份属于自己的天地。

    玛蒂尔德:有着高贵的社会地位,性格上单纯、热烈、反叛。玛特尔对生活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出执着和义无返顾。她的压力不是来自已婚妇女的偷情,而是社会地位的悬殊。尽管于连出身低微,但她喜欢于连的傲慢,平民青年的才干、机敏、野心,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不可抑制的丹东精神,捣毁了她的傲慢心理。她久困于上流社会,名利对她已没有吸引力,于连的出现使她感到欣喜,她希望得到的是畅饮生活畅饮爱情。因此在她身上没有有意的阿诀奉承,违心的溜须拍马,在爱情追求过程中没有恐惧和担心,有的是兴奋、热情、快乐。她对生活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人人性的正常要求,无论是父母的反对还是教会的检举揭发信,都不能改变她的执着。甚至愿意抛弃自己的贵族地位、金钱,与于连私奔。玛特尔以其特有的固执、傲慢坚持自己的追求。

    三、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解读《红与黑》

    从时代和际遇来说,于连可谓一个典型的“世纪儿”。

    他生于拿破仑帝国时代,呼吸过那个时代充满了刀光剑影与光荣功勋的空气,经历过英雄主义的时代氛围与大丈夫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时尚,然而,正当他即将进入英姿勃发的年龄,讲要按照拿破仑时代的光荣道路力图自我发展的时候,时代风云变化,拿破仑惨败于滑铁卢,被大革命推翻的波旁王朝又回到了巴黎,平民青年凭借才能与战功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了,对他们来说,时代与社会已是一片空虚,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 当神甫。

    可在于连有没有染上“世纪病”上是存在争议的。

    未曾染上 染上

    我个人认为,于连从来不曾染上“世纪病”,原因有三。


    原因一

    于连这一人物一登场,就是在偷偷阅读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他入世的第一步,到德·雷那市长家任家庭教师时,藏着偷偷随身携带的拿破仑的头像,仅仅这两个行为就带有极大的叛逆性,在当时复辟王朝的统治下,足以被视为大逆不道、犯上作乱之举而遭到严惩以至于治罪。他不仅怀有如此敌对的政治向往,异端的价值标准,而且事实上在那个压抑他、扼杀他、挤兑他的社会里,一直神经紧绷,心理戒备,无时无刻不在准备进行战斗而在这种战斗的心理准备中,他总是把拿破仑作为激励自己斗志的榜样,以拿破仑的回忆录作为自己吸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他没有颓丧,自我放任。他依旧满腔抱负,精力旺盛,雄心勃勃,做着无数有关英雄伟人的美梦。


    原因二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多次描写了于连在种种生存奋斗的间隙中,“专心阅读他那位英雄的辉煌战绩”,“浏览那本宝书,以锤炼意志,振作精神”,这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主管战斗精神甚至还浸入到他作为一个青年人必然具有的荷尔蒙萌动的时间与领域。

    在夜幕笼罩的花园中,他第一次主动去抓市长夫人的手,从始至终就是在这种主管战斗精神的参与下完成的,如果不是市长夫人被爱意与柔情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他这一战斗性、占有性十分露骨的唐突、生硬、粗暴的“示爱方式”,肯定会把这个温柔的少妇吓得惊慌而逃。

    同样,在小说的第二部中,当他收到了玛蒂尔德小姐约她幽会的密信后,他内心里并没有产生多少爱的向往与冲动,而是紧张地进行分析、戒备、探测、侦查、采取防范措施,甚至做好最坏的应变准备。虽然这个漂亮而有个性的贵族小姐一直使他颇为心仪倾慕。这整个过程策划与进行一次战役,与其说他像一个兴奋的情人,不如说像一个充满警觉与战斗精神的拿破仑战士。只有充分认识了浸透着这个人物内心世界中的对复辟时期社会环境之敌对情绪,以及他高度紧张时刻为战斗准备的精神状态,才能理解他为什么一得知有封“揭发信”时就怒火中烧,毫无理智地像德·雷那夫人开了一枪,才能理解他最后在法庭上不作任何求得赦免的努力,反倒不顾后果,只求痛快地发泄,作了一篇与复辟王朝公然对立的演说。

    生活对他来说是一场残酷的搏斗,要么为荣誉、地位、财富及一切现世幸福而生,要么粉身碎骨而死。

    这恰恰与“世纪病”的症状相反!


    原因三

    在于连看到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在一场无聊的纠纷中被一个小小的教士所击败,一个四十多岁的神甫就拿到三倍于拿破仑麾下名将的薪俸,他就不在提起了拿破仑的名字,而发奋攻读神学了。他想:“在一切事业里,都需要聪明人,……在拿破仑统治之下,我会是一名军官; 在未来的神甫当中,我将是一名主教。”

    在当时他所生存的社会,他并没有丧失进取的勇气,仍继续为跻身于上流社会而努力。

    他不像“世纪病”患者那样在生活中找不到依傍;

    他不像塞南古的奥贝曼和夏多布里昂的勒内那样因不满现状而逃避现实;

    他不像贡斯当的阿道尔夫和缪塞的奥克塔夫那样因百无聊赖而在爱情中寻排遣;

    他也不像巴尔扎克的拉斯蒂涅和吕西安,除了名利之外没有其他信仰,于连和他们不同,他有信仰,有信念,他是启蒙思想的信徒,政治上的雅各宾派,拿破仑的崇拜者。

    这正是《红与黑》的魅力所在,也是整个作品成为了欧洲文学史上最深刻、最杰出的一部小说的原因。


    四、结语

    读一部外国的作品,首先且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当时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如果你未曾读过《红与黑》,建议先读《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这样会更好地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

    希望我的文字对得起你宝贵的时间。

    注 : 本文参考文献                             
    1、《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缪塞 著 陆秉慧 译
    2、《红与黑》司汤达 著 张冠尧 译
    3、《司汤达文集 阿尔芒丝》李玉民 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解读《红与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yk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