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简单
简单分两种:
- 一种是探索问题之初,将问题简单化,抓不住重点
- 另一种是对复杂性有充分探索后,找到一个可以将其包装成几个可拆分问题的简单方案
贴近复杂的简单,远离复杂的简单
需要经历一个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
三种用户
- 专家型:有探索意愿,乐意提建议
- 随意型:有兴趣使用,但没有学习意愿
- 主流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完成某项任务
深层需求
感情需求、隐性需求
品牌
- 三方面特征:实用性、情感、价值观
- 品牌不是标志,而是体验
描述用户体验
- 关注用户行为,从用户视角描述出来,讲故事,具体可信,有相关细节
- 三要素:
- 环境(时间、地点)
- 角色(人物、为什么)
- 情节(什么、怎么样)
极端条件
设计简单同时意味着在极端条件下依然保持简单,否则只会发生不断妥协
方案
- 速效方案:快速生效
- 基础方案:会产生巨大改变或让其他改变更容易
- 战略方案:让产品和公司战略及愿景统一起来
- 三步走实现目标:
- 通过较小的变化给用户和团队传达一个信息
- 研究如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
- 大规模交付(从有所改变到哇噢)
边际效用
注重细节(细节并不是细节,它们构成了设计)
交互设计四策略
1. 删除(不必要的)
- 删除不必要的功能,导致出错的功能,分散注意力的视觉元素,干扰性细节
- 提供更少的选项,提供默认值,尽量避免设置选项和首选项
- 减少视觉混乱的元素(例如表单设计减少线条),删减不必要的说明文字、精简句子表达,长话短说
- 提升性能减少用户完成时间
- 不要删减过多使用户失去掌控感(例如每层一停无法选择楼层的电梯)
- 倾听用户,不要猜测,不要盲从
2. 组织(要提供的)
- 考虑角度:尺寸、颜色、位置、形状、层次
- 最有效的方式:分块,7加减2规则
- 围绕用户行为进行组织,画出用户行为图
- 好的分类方法要是非分明,尽量做到交叉重复最少
- 选择与任务相关的索引:
- 按字母表、热门程度和格式排序通常无用,仅适合特定的内容,例如人名、热门电影
- 先有效组织内容,再思考如何搜索
- 时间和空间是有效又通用的组织方式
- 利用不可见的网格来对齐页面元素,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注意大小和位置的布局,重要程度相同,大小相同(例如所有球类应该保持同样大小图标),不太重要的元素小一些
- 分层组织(例如地铁线路图,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线路),利用颜色、灰度、大小缩放、形状变化,可以实现感知分层
- 使用颜色分层利用记忆原理,给人造成的负担很轻,但使用颜色标记信息需要谨慎,人们要花很长时间学习
- 人们可能不会按照你组织的方式来完成软件路径,观察用户
3. 隐藏(非核心的)
- 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适合隐藏
- 自定义是专家用户的事
- 自动定制会增加复杂性
- 渐进展示:是个好主意,在正确的环境下给出明确的提示(例如保存文件)
- 阶段展示:随使用深入展示相关的功能,注意每一步都要符合用户预期
- 适时出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显示相应的功能(例如长按可以显示单词释义),同时提供相应的提示与线索(例如PS菜单区的展开小三角)
4. 转移(合适的)
- 是“骗术”,将合适的功能转移到合适的设备上去,把正确的功能放到正确的平台或者正确的系统组件中
- 向用户转移:用户擅长设定和规划,计算机擅长存储和操作,结构化数据
- 创造开放式体验,通过一个功能实现多种用途,尽量减少中级用户的“便捷”特性,为专家和主流用户服务
个人随想
读了N遍,第一版已丢失,重新买了第二版,读完感觉依然受益。
开始做产品时,仅从交互角度来看问题,有很多方式和方法随时就可以用上,例如通过颜色来组织分层,例如如何巧妙隐藏
随着深入做产品,发现好多内容反倒不那么容易理解了,简约变成了一种指导思想,在交互之外,在产品和服务范畴之内,依然要保持简约至上的指导思想。
很多时候越是以为对产品理解的很深刻了,越容易陷入复杂化的误区,这时要像乔布斯说的一样,告诉自己“真正伟大的人还会继续向前”,找到最终的有效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