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Vlog好久没更新了。上周末受朋友鼓动(她一直说自己想吃千层蛋糕),意气风发的准备做抹茶千层蛋糕。
快速搜集材料,找到低筋面粉,奶油,牛奶,鸡蛋。
膨胀的是,我没买抹茶粉,因为读《东京梦华录》时,我发现那时候的绿茶饮料不就是抹茶么?为此我还特地去网上搜了搜,人家说除了制作流程不同,原料的确是绿茶。
刚读完网页的我仿佛厨神附体,觉得自己就是陆羽,是日本甜品大师小山进。拿了一包日照绿茶,准备开始我的抹茶料理。
我是巨蟹座,日常脑子里满是幻想。在真正开始动手做之前,我脑补的过程和画面都极其美好:我会努力的把一包半斤的日照绿茶清洗干净,上锅清蒸,然后加入酵母搅拌,烘干,再然后,把绿茶打磨成粉。
这是我在网上搜的教程,据说把绿茶变成抹茶粉就是这样做的。
可做的时候,我不禁给自己发出了灵魂一问:为什么不直接把绿茶磨成粉呢?就为了加点酵母?口感和味道真的会有变化吗?
我安慰自己:做完说不定会有惊喜。等我吭哧吭哧花一个小时把绿茶泡开再烘干后,最后磨出来的暗绿色绿茶粉和我见过的翠绿色抹茶粉有着天壤之别。而只是这次料理噩梦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第二步,做抹茶千层的饼皮。
饼皮的准备工作也很走心,做之前我在B站看了很多视频。录美食Vlog以来,我在B站上关注了很多优秀的美食博主,其中最喜欢看的是曼食慢语,博主Amanda的美食教学视频虽然长,但步步细致,跟着做一般不会踩坑。上次青团就是跟阿曼达学的。
这次同样看了她的抹茶千层教学视频,做的真好啊!做法简单,饼皮烙的轻薄圆润。Amanda在视频里说:第一张饼皮可能不会很圆,但后面会越做越好。
作为一名死忠粉,我坚决相信Amanda的话。于是我快速把磨好的抹茶(绿茶)粉倒入低筋面粉中,加鸡蛋、牛奶搅拌成面糊,开始倔强的烙饼。
第一勺面糊下锅,视频里圆润的轻薄面皮立刻变成了暗绿色的绿茶烤馍。
不能放弃,第二勺、第三勺......期间我加了两次面粉和牛奶鸡蛋,最终,将将烙好了15张易碎、不柔韧、还有点厚的深绿色可丽饼。
好吧,就算饼没那么好看,但蛋糕的精髓是奶油呀!我只要把奶油加糖打发,就是一碗绵密香浓的奶油呀!
这一步没有失败,可我脑子抽筋似的在奶油里撒了一把刚做好的绿茶粉。
原因是我吃过很苦的抹茶甜品,但那口味很丰富,抹茶的苦里还带着香气,配上甜奶油,滋味妙不可言。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加了抹茶的奶油一定很清爽。
事实证明我错了,那碗奶油单吃还可以,香甜中带着一点苦涩。但配上我那加了四勺绿茶粉的15张饼皮,吃到嘴里苦的令人绝望。我只能在细品中尝到一点点苦涩中的奶油味,像极了社畜青年的苦涩人生。
最后我硬着皮头把蛋糕的最后一步做完,一层奶油一层饼皮的摞起来,做成一个成品的抹茶蛋糕,最后撒上糖霜。当我把照片发到微博和今日头条后,头条里的一位朋友彻底击溃了我那颗自我麻痹的心。
他说:放了多少天了?
哎,太难了。而且我发现对于我这种没有经过系统刻苦训练的人来说,做饭这事是需要运气的。有时候我不费力气就能做出一份很好吃的料理,可像千层蛋糕这种东西,走了心,花了大力气,最后还是失败的一批。
这次抹茶千层的Vlog我没有剪出来,内心的小挫败感还持续了那么几天。最后是一本书治愈了我,英国作家Fuchsia Dunlop的《鱼翅与花椒》。
Fuchsia 上过纪录片《风味人间》,还在节目中说了一口四川话。《鱼翅与花椒》是本川菜美食书,土生土长的英伦人Fuchsia 在1994年来到中国四川大学读书(这一年我刚好出生)。她完全以一个老外视角描绘四川,从孤独到好奇,最后完全从美食开始融入四川生活。
我钦佩Fuchsia 的勇气,1994年的中国,信息还没这么发达,那时候中国人自己都不够了解自己的文化,对外来事物也没那么大的包容心。Fuchsia一个纯英伦人,没有到北京上海留学,反而选择了身处内陆的四川。
不止如此,在饮食这部分文化冲突最大的领域,她愿意去主动接受学习,真的很勇敢。
Fuchsia的勇敢在书中随处可见,比如有一个章节是她第一次见到厨师怎么把动物内脏一点不浪费的做成菜,看到厨师买新鲜的鱼来杀,这在生态主义盛行的欧洲很罕见。可她震惊的时间不过一周,就快速接受了这种饮食方式。
还有争议最大的“味精”,尽管Fuchsia到现在做菜也不放味精,但她不抵触中餐带味精的菜。
她还把家常味、鱼香味、怪味、麻辣味、红油味、蒜泥味、煳辣味总结的很具体,举出了几个代表菜。
总之,这些都让一个没有天赋的美食博主,重拾了那么一点信心和幻想。或许,成败与否真的没那么重要,快乐的过程更抚慰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