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茧房

作者: 随唐演绎 | 来源:发表于2021-04-24 16:10 被阅读0次
惶惶不可终日

小富即安已从我的字典消失。

人的位置、身份、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人也会随之出现巨大的改变,特别是认知。当年出来创业,觉得遍地都是机会,结果自然是努力缴学费。但,不重要,我的目的是建新赛道。无畏再加上些运气,让我们做成了几件小事,稍觉有点成就的一是为公司刷了声望,二是新冠年完成了一千平的及格线。万事无捷径,请正常走路。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不可逆的是整个人再也回不到那种打工出卖时间的状态。人生苦短,并不值得,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人人都不想在年轻的时候用时间换钱,老了再用钱换时间,但光想没用,在自己的主观世界自嗨谁都会,但客观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主观想法而变化,如果变了,那这个人就是神。

蓦然回首,创业副本是真难。我是创一代,上几代没有留任何商业相关的痕迹,很多事都得从头自学,自然被前几关的boss虐得死去活来,以前打工的任何积累,在这种副本下,能用的装备不到1%。不过好在自己扛打,总算是跌跌撞撞地离开了新手区,说通俗点就是活下来了。

以至于和老同事聊天的时候,我常感慨上家老板的创业条件真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可惜即便如此也没得到和那些资源匹配的奖励。可见这副本也遵循幸存者偏差,最终boss的奖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我经常讲,价值观决定你的选择,分清为别人创造价值还是为自己创造价值,是你衡量一件事是否该做和怎么做的前提。有正常智商的人都能正确回答,为自己,但99.99%的人都办不到。理想很丰满,生活还得继续。好多人坚持不了一件事的时候,总会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这能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些。但就结果而言,完全没有帮助,多年后,一定会后悔。

我现在已经后悔小时候没学过乐器了,看看今年底我能不能录几首曲子压轴。

稍微有点认知的家庭都会教后代如何分辨有价值的事情,也会告诉他们价值观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它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我一直在教我家小盆友做事原则,他们最近搞懂了什么叫延迟满足,最喜欢的奶油最后吃。一个人又想赚钱又想诗和远方是不可以的,他可以选择先赚钱再诗和远方,也可以选择先诗和远方再赚钱。

机会和安逸自然也是熊掌和鱼不能兼得。机会需要自己参与才能创造出来,从来就没有守株待兔。有种说法叫机会悖论,指的是机会很贵,能被很多人看见,但就算看见了也不一定去做,更不一定能做,做了也不一定成。守株待兔不叫机会,那叫运气,群雄逐鹿的这只鹿才叫机会,群雄去追的当然贵,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老板会不会告诉你这些,不会,他会很自然的屏蔽掉你不需要知道的信息。

这并不是说打工没有机会,只是当一个人专注卖996、007给老板的时候,只看得见一条赛道,这条赛道的终点,也只给极小部分人配备了奖品。你以为老板买的是你的时间?不是,他买的是你不做其他事的机会。

人想看到其他赛道的时候才看得见其他赛道,所以鹿是得逐但不止一只。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在这条赛道拿不到奖品的人做其他事完成了人生的一些小目标。

《稀缺》,一本好书,可惜好多人看不懂。里面提到一种现象,管窥心态。

如果利用管窥心态专注一件对自己有价值的事,进入心流,事半功倍。那如果专注一件对自己没价值的事,进入心流,结果反而是更大的浪费。这个世界能量守恒,为别人创造价值,就是在降低自身的价值。最佳状态当然是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但这种情况往往只有在人的上升期才会出现。

当你在某条赛道走到食物链的顶端,类似湖畔大学的组织就会来找你。有多少人知道湖畔大学的录取率比斯坦福还高,又有多少人知道湖畔大学最受欢迎的是教企二代如何接班。一个人贫穷自然看不到顶端那些人的生活。

人贫穷的时候,世界是一个样子,富有的时候,是另一个样子。我所说的穷,不仅指经济上的穷,更指认知穷,经济上的穷拼一拼可能就有了,认知上的穷拼了老命也不见得有。

观察周围的朋友、同学、同事,各有成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大愿景。从大厂出来的人,自然比普通人更懂天花板的遗憾,在小公司努力向上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我。可惜的是那些进大厂混KPI的,在事业单位日复一日干同一件事的。前者都是惶惶不可终日对未来充满敬畏的人,后者都是还不到退休年龄就已经思考退休不愿走出认知茧房的人。

年轻时候不折腾,难道等老了再折腾?一直打工,我也没办法建仓1000平,更没办法开雷车玩宝马。

现在好多大佬戏称自己是打工人,可别当真。这词就像早些年的“屌丝”,你看,这些大佬还自称”屌丝“吗?

是时候走出认知茧房了。

认知茧房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人们对信息是有选择性的接触、吸收和记忆的,信息领域会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的引导,从而在自己的身边织出一个巨大的茧子,只有通过检测的信息才能够通过茧子进入人们的接收范围,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大白话就是天天看大长腿,就很难再见到小清新。

那么认知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一个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世界。这个自己营造的世界就是认知茧房。

主观世界里的一切都是观点,而客观世界里的一切都是事实。 在各自的主观世界,我可以有我不想浪费时间打工的道理,你也可以有你必须花时间打工的理由;我有我消费的主张,你也有你节省的依据。观点无对错,事实有真假

每个人都不需要改变对方的观点,只需要在客观世界找到共识,那就有合作的根基。有了合作根基,你再与这人的优点合作即可。

最近我身边就发生了一件两个主观世界冲突的事。前几天给一合伙人打项目奖金的时候,他突然说要9捆,还说我答应过。我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只提过项目剩余价值的30%作为奖金的承诺。

矛盾就在这,我猜他算的奖金是“9捆”,但实际成本已经没法达到这数字。按照前景理论,他把”9捆“当成了一个锚点,对得失的判断也基于此。这是典型的锚点效应,他的世界里没有计算锚点之后的支出,刻舟求剑。我的世界里支出就是支出,忠于事实。

人被自己的认知世界所束缚就是认知茧房。被束缚后怎么办?世界很简单,参照第一性原理。

两个人在相同的客观世界看到的是不同的主观世界。他的世界有没有错,没错,奖金该给。我的世界合不合理,合理,不计成本的谈利益就是耍流氓。不过幸好是我带过的人,不是白板,主观世界的不一致并不影响在客观世界找到共识。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沉没成本都是路边的小石子。

那这事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啥,自然是通过合作凭借能力挣到各自的利益。客观,公正。

一个人下副本开荒橙boss,肯定会被虐得灰头土脸。作为有智慧的人,会去找有经验的坦克和治疗,有了他们的续航能力,才有可能开荒成功。一个人能正常输出是因为有坦克为他挡伤害有治疗为他回血。不认清这个事实,大概率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普通人想提高做事的成功率,先想办法组个战法牧,这种万金油的组合做事不累。

在打怪挣经验的过程中需要优先点认知的技能树。认知低,干啥都拎不清;认知高,不容易出现沟通悖论。

沟通悖论

人习惯了自己的主观世界,自然会被认知茧房束缚,大部分人还觉得理所当然,特别是沟通的时候,好多人交流过后,根本就没有通。

社会上有三种人,一种人会一直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另一种人很大胆,愿意跳出自己的世界,但他们跳得太远,步子走得有点大,扯到了蛋,剧痛之后又缩回自己的世界。还有一种人,他们很谨慎,在自己世界的边上玩耍,玩好了得到橙色经验认知扩大,主观世界吸纳了客观世界的东西,玩差了也不会太痛,回去休息后继续出来玩。

早年带我的一位大佬,教过我不少技巧,其中之一就是不要和白板合作。白板指那些做事没经验,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却还自以为是的人。最近就遇到这样一个人,要不是因为他的角色,早就被我拉黑了。

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两件事很难,一是把别人的钱赚进自己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土是土味了点,但也有一定道理。每个人都在营造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世界,每个人对世界的感受不尽相同。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很简单,要别人理解你的想法,很困难。

两个认知维度不在同一区域的人对话,表面看好像是在交流,实际上是鸡同鸭讲。

两个人交流时,实际上有六个角色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他。三个“你”到底和哪个“他”在交流?你以为你在客观世界,真正的你却在主观世界,对方也是一样。你进不了他的主观世界,他也进不了你的主观世界。这就是沟通悖论。你以为和对方说话就是沟通了,实际上,没有。

有本书就叫《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试试理性的你和真实的你有什么差别。

缓解沟通悖论的前提是大家处在同一区域,这区域只能是客观世界。即使在同个区域,也会有各种噪音。

更难的是多人沟通,每增加N个人,沟通渠道增加 N*(N-1)/2。沟通渠道多了以后,不仅沟通难度加大,还要考虑噪声污染的问题,多次沟通多次污染之后,信息失真是常态,流言就是失真的信息。3个”你“和3个”他“交流,一共就有15条沟通渠道,期间失真的信息可想而知。

沟通只能在客观世界且有共识的前提下进行,倘若我和白板沟通“9捆”的事,那肯定没完没了,我的做法是不浪费时间,直接拉黑,这咱也不是没干过。在沟通悖论下,永远都不可能达成一致。

屁股决定脑袋

最近和一家竞争公司针锋相对。这家公司的老总还和我同姓,这是不是就叫做唐门不幸。我们做项目期间,他就一直在业主单位和总包方煽风点火,制造我们的各种流言。

最好玩的是,前几天的演示,他以为我们啥都没做,开会前大大咧咧的说我们只做了5%,结果演示到一半又心虚的说我们最多做了50%。当时我就心想,请开始你的表演。后面说到工作难度,他又说我们做的这套系统两人5天就能实现,我就呲他,“你以为业主单位的人啥也不懂就立200捆的项让你5天做完,你们要投多少人?”他立马说,“我们有18个人,做了大半年。”我继续呲他,“那你们投入有点多哦,200个cover不住”。他也反应过来算得不对,画风立变,“我们主要是前期工作做得多,blabla"。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有些人永远不懂尊重对手才是尊重自己。更不懂,多个敌人不如多个朋友。

屁股坐在哪,就决定了脑袋中的那个你,真正的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屁股想坐哪,就决定了那个真正的你有什么样的认知维度。

不管坐哪,认知都别太低,免得闹出各种笑话。上面的那个竞争对手,刚认识的时候我还尊他一声师兄,现在才知道,原来也是个路人甲。路人甲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争取利益,天然正确,但把对手贬得一文不值,和一文不值的对手挣了半天,你又能好哪去?

这世界很简单很客观,是人把它看复杂了,所以你以为的往往就不是真的。事实有真假,请忠于事实。

屁股指的是人所处的位置。

我在位置变化的时候出现过两个认知偏误,一是做了事就该有好回报。做事有回报是应该的,有好的回报则不然。我的深刻体会已经写成了篇文章,这个世界是按贡献度来分配资源。一个人可能做了很多事,但贡献度并不高,你做的事别人都可以做,你不做也会有人做,你走了公司照样运转。这就是普通人的常态,如果不想做普通人,接着看第二条。

二是看不见队友的战斗记录。现在还有没有英雄,有,在美国大片里,但英雄也会死啊。一个看不见队友战斗记录的人,队友自然也没必要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尊重和信任他人实际上是帮自己提高成功率。早年打工的时候,一人管十多个项目,事太多,一度觉得队友们都在摸鱼,后来边学边用,把队友的协作性调动起来,项目延期率减少成功率却增加,但最有意义的还是为自己节省时间。时间好贵。

好的团队协作能够提高成功率。

凡尔赛

20年,矩阵的确苦闷。21年,矩阵第五年,阴霾已去,为了糊口,勉强接了几个活,不多,几百捆吧。

有些人,一年还赚不到60捆,我们的一张投名状就值60捆。

小生意只是生活,维系维系资源。大生意值得做持续性的投入,比如声望,比如“黄埔军校”,比如砖。

我们就是喜欢边生活边折腾,人多寡不重要,关键是在需要帮忙的时候有人帮你,在需要人的时候有人愿意和你合作。

相关文章

  • 认知茧房

    惶惶不可终日 小富即安已从我的字典消失。 人的位置、身份、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人也会随之出现巨大的改变,特别是...

  • 信息茧房

    #1000个定律学习计划# 1000/4 【认知日期】2020/8/6 【定律名称】信息茧房 【提出时间】19世纪...

  • “信息茧房”需要防范

    读了很多有关“信息茧房”的论文,不禁对“信息茧房”的概念深有体会。 “信息茧房”光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 在信息爆炸...

  • 茧房

    你坐在前朝的地方 经营着今生的过往 我坐在后排 看着你鸡汤中的夕阳 蚕在窗户织网 我要了瓶思想 酒馆很大,人来人往...

  • 茧房

    灵魂一旦醒来,就不可能再陷入到那种愚昧无知的状态,一个觉醒的灵魂,它是无价的,人生从此将会彻底改变,人在觉醒之前,...

  • 【雪樵闲话--日更188天】未来,这个房子里的人不需要劳动

    有一个词,叫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往往只注意自己关注的或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人们...

  • 为什么要接收外界的反馈?

    我想和你分享两个概念——"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都由心理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 信息茧房...

  • 傲慢与偏见

    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不难,承认自己的偏见不容易。 按照现在流行的信息茧房的概念,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茧房的大...

  • 2022.5.28~两场线上演唱会引起的平台之争

    我思故我在:人是自己认知的结果; 我在故我思:信息茧房割裂了人的认知。 昨晚,罗大佑在微信视频号、孙燕姿在抖音直播...

  • 信息茧房

    说到茧,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有作茧自缚和破茧重生。 不同于春蚕,信息茧房,是人们在一个信息做的茧房中,同样的是,要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茧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kl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