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赵眘是南宋比较有为的君主,历史上有“孝宗中兴”之说。
赵构独子夭折,宋朝宗室大多被掳,朝野又盛传报应之说,认为太祖后裔寂寥无闻,神灵不佑。为此,赵构将赵匡胤后裔赵伯琮、赵伯玖选入宫中抚养,并改名赵瑗、赵璩。赵瑗受史浩指点,受赵构赏识。绍兴三十年(1160)二月,赵构立赵瑗为皇子,进封建王,改名赵玮。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侵宋失败后,赵构五月立赵玮为皇太子,更名赵眘,六月便将皇位禅让于赵眘,自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
隆兴和议之后,金朝仍要求按绍兴和议的约定,由宋朝皇帝在殿上起立亲自从金国使者手中接受国书,令赵眘深感耻辱,要求更改受书仪,并归还河南宋帝陵寝之地,遭到金朝断然拒绝。赵眘对恢复中原念念不忘,张浚去世后,将北伐事业托付于虞允文。
赵眘统治时期,南宋社会政治还算清明,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一度活跃,赵眘也频繁更换宰相以防权臣专政。
淳熙十六年二月,赵眘将皇位传于赵惇,是为宋光宗,赵眘称太上皇帝,退居重华宫。赵惇是赵眘的第三个儿子,即位后不愿受孝宗牵制,又嗜好优伶和饮酒。皇后李氏妒悍,赵眘对她非常不满,不同意立李后嫡子赵扩为太子,导致赵眘父子关系紧张。史载赵眘为赵惇寻访药丸,李氏怀疑药丸不安全,又杀赵惇宠妃黄氏,赵惇祭天时风雨大作,烛火尽灭,多次受惊吓,导致精神失常。此后赵惇经常拒绝探视父亲,任凭大臣们苦谏而不为所动,引发严重政治危机。
绍熙五年(1194)六月,赵眘去世,赵惇拒绝出面主丧。在为赵眘举行禫祭时,赵汝愚宣称赵惇曾有御笔“念欲退闲”,向垂帘听政的吴氏请旨立赵扩为帝,然后请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赵惇称太上皇。赵惇禅位事件,史称“绍熙政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