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湖南临丰人,原名蒋伟,字冰之。
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师,次年入长沙周南女中学习。1922年初赴上海,入平民女校学习;1923年入上海大学学习。
丁玲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1929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1948年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凭借此书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1949年中共建政,丁玲任全国文协(后改为作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起长年遭受流放关押。1979年重返文坛,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6年3月4日,丁玲逝世,终年82岁。
①我诞生在20世纪初,因家败父亡,我成了一个贫穷的孤女。而当时的中国又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代,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这些痛苦不能不感染着我,使我感到寂寞、苦闷、愤懑。
我要倾诉,要呐喊,要反抗。因此我拿起笔,要把笔作为投枪。我追随我的前辈,鲁迅、瞿秋白、茅盾……为人生、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独立,为人民的民主,为社会的进步而从事文学写作。
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义来绳规自己,我只是任思绪的奔放而信笔之所之。
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并且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与欣赏的人物。
②我们的社会变化很多,很快。作家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作家本人要能吸收新东西,作家要解放思想,要能像吸水的海绵那样,到处都能吸收东西,都能感受新东西。
但是有一条,吸收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有用的,要有辨别,要有批判,要有扬弃。
作家要看很多书,但一定要独立思考,要凭自己多年的学习,斗争生活当中磨炼出来的创见。
③不要凭空想写一个英雄式的工人,或农人,因为不合社会事实。
不要把自己脱离大众,不要把自己当一个作家,记着自己是大众中的一个,替大众说话,替自己说话。
④鲁迅先生说他自己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我便是吃鲁迅先生的奶长大的,以至于成熟起来的。
我最初接触新文学的时候,并不理解鲁迅。当我在社会上走了几年,碰了一些壁,才觉得鲁迅的文章对我是极大地安慰。
我开始理解中国人民的痛苦从何而来,我自己的痛苦从何而来。那时我十九岁,我把鲁迅的作品全找来看。尽管我很穷,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但还是要买他写的书。
⑤我们要走中国的路,要把民族传统中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写人,写社会,写人情世故,写现代的事,而且写得很有深度。
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不要盲目模仿国外,我们是几千年的文化古国,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要继往开来,共同努力。
⑥过去有人说我最喜欢莫泊桑,受莫泊桑影响很大。可能有一点,不过说老实话,那时候虽然法国小说我看的很多,喜欢的不只是莫泊桑,福楼拜,也喜欢雨果,也喜欢巴尔扎克。但很难说我具体受哪个作家的影响。
英国小说家我喜欢狄更斯,真正使我受影响的,还是19世纪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这些人的东西在我印象中还是比较深。
我看书的时候,觉得很好,但你说我专门学习哪一个人,学习哪个外国作家,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