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南图片社1947年成立于法国巴黎,为了忠实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像纪实而成立,创办者都是当时知名的新闻摄影师, 如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乔治·罗杰、大卫·西蒙。社旗下的摄影师和新闻摄影师许多都已具有相当的世界知名度,从事广泛的主题,如家庭、毒品、宗教、战争、贫穷、犯罪、政府和庆典等,都有相当经典而且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图片社创办的宗旨是从不以经济利润为目标并基于对人的尊重,力图从以往那种受杂志编辑限制的工作方式中脱离出来。
1△ Along the Break(组照) © Roei Greenberg(以色列)
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
来到最接近你的地方。
这是最最复杂的训练,
引向曲调绝对的单纯。
——胡德夫
当经过这件作品,注定要了解它更多。摄影师Roei Greenberg是以色列人。在有限的认知里,那是个全世界人均阅读量最大的国度,那是个经常打仗的地方。从未想过,驻足一件照片之前,想要去了解一个国家。
公路坚固匀实,自山间而来,延伸至黑峰,转向西去,杳无踪影。
黑峰后的岩山,笃实厚重,层次清晰。草青色与蓝天在青墨色的大地间,遥相呼应。
黑石沙土,贫瘠廖生,两旁的青草是整个镜头里唯一的一线生机。
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一簇簇的青草更是良好的心理暗示。
虽然没有去过,却好似在烈日之下,朝圣一般,赤脚一步一步的丈量过。
2△类别:FINE ART(艺术) 获奖者:Ellie Davies(英国)
这是一眼就会轻易迷上的作品。
黑森林里沉下一缕光。
在那一束光里,落叶缓缓降临。
精灵下一刻就要出现。
上帝马上要变魔术一般带来奇迹。
即使什么都不发生,
能捕捉到这样惊人的一幕也是令人沉醉又满足的。
地上的落叶已积累千年,落叶归根,化作春泥。
万物在这里生长、降落,与光共同完成轮回。
没有谁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焦点。
不是参天的大树,不是如雪的落叶,
不是那一束光,也不是沉寂的大地。
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美。
3△类别:FINE ART(艺术) 获奖作品:Botanical Inquiry 获奖者:Daniel Shipp(澳大利亚)
这并不是一张构图十分完美的作品,但镜头却饱含了深情。
大概只有作为植物调查者,才会有这般深情的目光。
晦暗光线下的植物总是如此诱人,骨感与肌理赫然醒目,槭然复古。
充满野趣,又似装帧精美的一幅画。
似蒙着面纱的女子,妩媚妖娆却有一种充满危险性的距离感。
黑夜,让人学会了对万物的敬畏,哪怕是一株植物。
此时的植物与人的价值等同,互不侵犯。
绯红的对叶来自秋天,与绿叶植物朝夕相处。
为日不多,却各有韶华。
靠的太近,叶青枯瘦,少了岁月应有的颜色。
离的太远,灼灼其华,却少了舒展有力的姿态。
你情我愿,为爱不尊。
需要靠近,也需要自由。
我惊叹于,连一株植物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4△The Horsemen of Semonkong(组照) © Thom Pierce(南非)
南非。南非。
南非是一个梦。
草原、群山、骏马、部落、辽阔、浩荡与迁徙。
来自原始部落的使者,身披豹纹风毡、头戴一只蓝白相间的圆顶针织帽。
一匹白马默然看镜头一眼,神情俊朗、温善、却又不失野性。
马鬃在将晚的晚风里轻拂。
延续千年的古老生活方式,驰骋于天与地的纵情酣畅。
这是自古以来属于他们的天和地。
可是,偏偏有一些淡淡的忧伤。
连动物的眼神都与人的眼神一致,并不是快乐。
他的马靴与帽子,都来自现代文明。
出现了自我认同与商业文明的交织与对峙。
转过身去,各自独立。
向前一步,切割认同。
这是一个分水岭。
当古朴的野性得到驯化,
有一种凌厉的美就会消失。
而任何阻止或强制性隔离都是错。
南非。南非。
5△获奖作品:Beautiful Boy 获奖者:Lissa Rivera(美国)
古往今来,所有的异装癖都是一个悲剧。
他们体面的生活,伪装在人群中。
只在无人的角落,带上假发、擦上口红、仔细妆容,
换上高跟鞋和美丽的衣衫,于镜前仔细端详真正的自己。
异装癖甚至称不上是边缘人,被当做异类份子,被人嘲笑。
内心惶惶,隐藏至深。
在橱窗前精美高跟鞋前片刻驻足,与店员周旋借口作为送人的礼物。
每一个过程都很辛酸。
那是他们生命里每一步艰难的旅程。
镜头里,是一家偏远的旅店的一个窄小的空房间。
房间空无一物,唯有一面足够大的镜子。
他很郑重的换成桃红的女装,神情忧郁的看着窗外的山水。
阳光浅浅的落在她身上,她感到片刻的轻松。
认真审视自我的没一处细节,直到看到镜中的自己感到厌倦。
此刻,他坐在阳光里,目光转向室外的远山。
他渴望那里的每一寸空气与开阔。
然而,能装得下小小的自我的,只有一间远离闹市区和家乡的空房间。
6△类别:PORTRAIT(肖像) 获奖者:Artur Zdral(波兰)
这大概是今年以来最励志的一件作品。
起先我以为是恶作剧,是行为艺术,是右腿藏在了衣襟下摆里。
直到认清一个不愿意去面对的现实——残缺。
一丝不苟的妆容,果断自信的表情,干练讲究的衣装,一副完美的强势职场女强人的形象。
自有一种说服众人的气势,压倒性的,让人望而生畏的。
义肢搁在一旁,单脚也能站成这样优雅自信的气场。
她是完美的,克服万难,参与竞争,完胜于众人。
生活不应该是这样。
或许,我的那些各种图案的棉T也该退役了。
7△类别:DOCUMENTARY(纪实) 获奖者:Retam Kumar Shaw(印度)
人多的国家不止是中国,还有印度。
我们观望印度的方式有开挂的火车、摩托车和军队表演,
还有贫穷、种姓、女儿国、歌舞电影和沙丽。
这是既《摔跤吧,爸爸》电影后第一次看印度的摔跤。
影片《摔跤吧,爸爸》里摔跤环境都是很差,并不是因为取景的需要。
了解过印度底层摔跤训练的就会知道,就是这样的现状。
影片很诚恳。这件作品很真实。
场面依旧很壮观。众多衣着红衫的僧侣围观。众人围堵严实。
俯拍视角决定了摔跤的场面是主题。
摔跤场以简单的围栏围起高出地面的平台。
上方是扔满垃圾的屋顶和绿色的颓败墙面。赌钱的前台依旧醒目。
众人鼓舞喝彩、摔跤手拼尽全力厮打、裁判保持距离的仲裁。
摔跤、赌钱、贫穷、脏乱、落后,都是肆意的妄断和武断。
文化、环境与阶段,是历史的剪影,也是一个过程。
我愿意更为中立的看待它,是因为并没有充分的了解背后的原因和顽疾。
或许旅行会从那里路过,也许,我也会凑上去看看,感受热烈的摔跤现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