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并不完全代表客观的事实。
讲一故事你就明白了,以前我大姑家有个老丫头,有人给她介绍一个对象,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那家房子很破,棚上的一处都漏了,瞅上去还可以见到雨水浸湿的痕迹,可以说简直太穷了。但是我云姐就是喜欢那个小伙,原因是那个小伙长得帅。他们俩一见钟情,也没要什么彩礼,匆匆忙忙就结了婚,后来生孩子做生意也算是一个小康之家吧。
所以我说每个人的审美认知取向不同,你喜欢的未必别人喜欢,别人喜欢的未必村里人喜欢,所以你的主观判断决定了你的好恶!
但却并不是客观的真实条件反应,就像有许多美女爱上黑人一样,在公众的眼里,中国人喜欢白,而那些嫁了黑人的女孩子就是喜欢黑人。
另一些喷子总是想不通,并谩骂她们,觉得他们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丢了中国人的脸。
这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其实在每个年轻人的心里早已有了一杆称,比如这个人的收入多少,什么家庭长得帅不帅,冥冥之中你都会把这些说起来很难,但想象之中却很容易的那个人进行匹配,从而得到一个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认知。
说的再清楚一点,这就是你的审美标准。
你的标准的高低受到什么影响还有一个因素。
那就是周围人怎么看?就算那个人很穷,周围人喜欢他也会影响你的判断,那个周围人很可能是你的父母,他们的影响面是最大的,其次是你的亲朋好友,或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众认知!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的基本判断,甚至会左右你未来的发展。
缺少了学习视野的人,一切都靠自我感知和经验来做事的人,我认为那个人一定是狭隘的,这是我们每个人本质的差别。
然而那个心中的你又是谁呢?你的父母,他们的记忆和思维将完全的遗传给你,他们的痛和他们的爱在你身上将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究竟是你父母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想法。
要知道一个没有学习与实践的人是无法打破这种禁锢的,这也是造成我们平庸的根本因素之一。
那怎样改变呢?唯有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不断的去实践,不断的去改变自己。这也是你未来将要变成什么样子的主要原因?
然而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
开拓自我的狭隘认知,从自我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然后重塑自己。
不爱学习是每个人的天性,然而不学习就意味着旧知识的习惯性,你所有的想法都是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从何而来?
父母,几乎所有的认知,大部分都来自父母的教育,村里人的舆论场,手机里社会上的各种宣传。
学习的目的就是打破这种局限认识的镜子,打破局限性重构一个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