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汉字活解
《弟子规》中的家教良方第四十五课:现代小孩子的礼貌至少要做到哪些

《弟子规》中的家教良方第四十五课:现代小孩子的礼貌至少要做到哪些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05:18 被阅读44次

    《弟子规》教导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与长辈在一起,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太小。回答的声音太小让长辈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古人认为“怯之为不恭”。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速小步向前鞠躬,表示热情、向往、恭敬;事情办完了,要向长辈告辞道谢,面对长辈退几步再转身缓慢退出,表示难舍,礼貌。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 > > 对待叔叔、伯伯、老师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及同学,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要有尊重众人之心。

    有这样二个值得深思的镜头:

    > > > 镜头之一:双休日,张女士的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张女士高高兴兴地开门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给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动也没动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张女士尴尬地笑着,同事们也只好寒喧几句,匆匆离去。

    > > > 镜头之二:周女士的儿子在家正玩电脑游戏,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没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把电话挂了。过了三分钟,电话又打来,儿子一听还是原来的那位,没等对方开口,儿子就嚷道:“同你说过了,不在。”说完又立即挂了电话。结果,第二天周女士上班,就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原来周女士的儿子接的电话,是领导有急事找周女士。

    > > > 这些小事都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即家长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它不仅常常使家长陷入尴尬境地,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和身心发展。一个懂礼貌、讲礼节、有风度的孩子,不但令人喜欢,容易被人接纳,而且在许多场合会被别人看好,这等于无形中多了不少锻炼的机会。因此,作为家长,要从小事着眼,避免家教的缺失,培养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有绅士淑女风度的人。

    宋代有两兄弟一个叫程颢、一个叫程颐,兄弟俩都是有学问的人。当时有一位进士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当时他已经40多岁,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一次,他和他的朋友游酢来到程老师家,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大雪纷飞,这两人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怕打搅了老师的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等在门外,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门前,吃了一惊,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成语“程门立雪”讲的就是杨时和游酢这种好学精神和尊师重道的故事。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杨时学成后回到南方继续潜心研究和传播程氏理学。他在二程理学和朱熹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 > 我国古代的某些礼仪规范当中,有许多还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比如与人说话,要目不斜视,女孩子说话不能咋咋呼呼;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吃完后,要向长辈打招呼后才能离开;不要对着客人用手抠牙等,这些,如果家长不告诉孩子,他们自然就不懂了。孩子不懂礼貌,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平时缺少基本常识方面的教育,并不是孩子态度冷漠、性格孤僻,更不是思想情感方面的原因。

     如果父母平时说话总是高声吼叫,或者粗话满口,孩子会轻声细语、会彬彬有礼吗?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平时的行动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言教不如身教,有时,千教万教,不如自己的一个行动。  

    【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

    衷心希望我对《弟子规》的感悟传播能使更多的孩子德才相长,使更多的家庭受益。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 并一起践行! 

    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弟子规》中的家教良方第四十五课:现代小孩子的礼貌至少要做到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d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