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我还算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引导。
从一开始可食用蜡笔,可食用手指画颜料,自制手指画颜料,水彩,丙烯,油彩....各种类型画纸,用不完的打印直草稿画纸,各种材质的彩铅,剪纸,纸雕,衍纸,彩泥....都带孩子玩过。西式插花,日式花道,焚香,阅读...我也比较喜欢。各种风格的歌曲,乐器也是在日常听,京剧,民歌,儿歌也会无意(心机)地跟孩子一起学。
小学以前,小米的艺术敏感度还挺好的,吃鸡蛋都能吃出西餐的仪式感来。绘画也是随手拈来,听一个故事就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的要素。坐了缆车、飞机、轮船回来就能画得像模像样。给一个主题,也能迅速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来,表达得还很有创意。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米的绘画思维能力开始在退步了。
老师布置做一个贺卡任务,我尝试用余光中的《乡愁》,歌曲《故乡的云》引导他理解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结果小米只停留在了天安门,飞机上挂一横幅,生日蛋糕......。我有点难过。不过也不知道怎么来引导和协助。
我开始回想,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一年,学习上和学习习惯上各种不适应,不断调整教养策略也并没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候想,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如果非要说哪个环节没做好,那是给了孩子太多自由?自由学习,自由画画,自由安排自己的事情...导致了孩子不适应学校的节奏吗?
艺术作业引发的思考。
我也很久没认真画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