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酸吗

作者: 菊隐楼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10:47 被阅读47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如是说。《壁花少年》中语文老师问谁知道狄更斯,一班几十个学生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那是在英国。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狄更斯呢,何况狄更斯在他的时代还是个畅销书作家。狄更斯当年出访美国,所到之处盛况空前,受到的礼遇,比英国女王到访时还要隆重。可是百年之后又有多少人记得他呢?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批判性的文字被人冷落,被斥之为负能量。取而代之的是鸡汤文,励志文。你试着用“自律”、“努力”、“善良”、“苦难”、“乐观”这几个词炮制一篇文章,百分之八十的可能会成爆款。而写这些文章的人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提供给你药方,鼓励你度过难关,他们心里盘算着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提高点击率,所以他们就用最俚俗的词语,说着最白痴的话。他们是想说:“看,我理解你,我和你一样。”而不是:“你不该这样做,正确的做法是……”

    作者在取悦市场和读者,在卑颜屈膝地讨好有深度阅读障碍的无脑读者。正如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一再讽刺的社会一样,我们走近了历史的轮回,慢慢变成废墟。

    文学的终极任务是弘扬真善美,鞭挞丑恶。一个人要对文字有起码的尊重,他要明白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作者本身要有一定的学养和审美趣味,有一定的知识体量和逻辑意识。人类文学史上群星闪耀,他们如一座座的高峰不可逾越,鲁迅,张爱玲,托尔斯泰,王尔德,海明威,萨特……写作者要多读经典,从中汲取营养,反复打磨自己的作品。

    关于王尔德有一个故事:一次王尔德请朋友们到他家参加宴会,到了时间他还没出来,朋友们都等不及了。过了好一会他终于出来了,说他刚才修改了新写的文章。朋友们以为他这么长时间一定修改了很多字,他摇摇头说:“我只是为这篇文章去掉了一个逗号。”

    写作是神圣的事,很多大文豪终其一生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作品,有的甚至到了全盘否定,重新写过的地步。现在有多少人还读经典呢?他们知道余华、张爱玲、东野圭吾、路遥、太宰治,可他们未必知道卡尔维诺,坂口安吾,高行健和库切。他们知道《人间失格》,可是不知道作者就是太宰治。太多的人不会花时间去阅读一本书,他们更多的是去看看豆瓣的书评,就拿来现学现卖,以极其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快餐式鸡汤文。这一切的背后还不是为了钱吗?

    作家凭稿费生活本无可厚非,鲁迅当年靠写时评养活了一大家子。在和二弟周作人失和后,还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供母亲居住。张恨水在小说月报连载《啼笑因缘》常常供不应求,赚得盆满钵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许多人看到金庸写武侠小说收入颇丰,都照猫画虎,大发武侠财。上官鼎写武侠小说供女儿在国外留学,古龙听说这件事后走上了创作武侠小说的道路。那时香港的稿费按行计算,所以古龙就几个字一行,而且多加标点符号,想多赚稿费,形成了独特的武侠风格。你们的帅大叔冯唐不也在大学时,仿写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挣外快吗?王朔也是觉得写作比打工赚钱,才下决心当专职作家。

    可是,王朔看不起金庸琼瑶,说他们的作品太庸俗。现在的人不知道比金庸琼瑶差了多少!

    最近我打开简书一看,首页上全是教人如何赚钱的垃圾文章,一篇好文章都看不到。借孔乙己的话说:“读书人的事!”靠写作赚钱总归体面一些,但为了靠写作赚钱本末倒置,疯狂的骗去读者的点击率,抓住人们想要赚钱的投机心理写一些烂文章,污染首页版面,这就不太妥当了。

    咪蒙、张皓宸这样的作家受到追捧,人人追求十万加,互联网加写作不知是好还是坏。是知识付费还是文化投机,时间会给出答案。经济不景气文化产业就蓬勃发展,历史规矩而已。

    文人无行,看见别人吃葡萄自己吃不到就说葡萄酸,我也脱不了这样的嫌疑。人还是要有廉耻心,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还非要靠写作赚钱,自然求而不得,压力山大。还有许多粉丝众多的大号也是徒有虚名。像《围城》里的方鸿渐混了张野鸡大学的文凭,就开始开班授徒,幸亏进的是三闾大学,不然狐狸尾巴早就露出来了。

    文以载道变成了以文赚钱,到处是无病呻吟和无聊且无脑的乏味堆砌,真是贻笑大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落子秋:🍸🍸🍸愿你做一处清流,我们就像天上的云,被风一吹,就乱了,除非化身成雨,汇入大海,还可以长久些。
      • 其行迷未远:经典文章值得品味一生,快餐文章只能麻醉一时。

      本文标题:葡萄酸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ik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