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女人到底存不存在?现实与虚幻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人类总在担心,冷冰冰的高科技终有一天会将情感的美好从人们的身边夺走,于是艺术家们将这份担心与艺术结合,创作出许多具有前瞻意识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而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也总可以在科技发展中获得新的工具与灵感,绘制出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现实美丽世界。比如,早已广泛应用的数码绘画艺术,它的出现与发展即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如今这种艺术形式早已摆脱了起初的神秘身份,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当代的艺术爱好者们。
挪威艺术家桑德拉·温瑟(Sandra Winther)便利用数码绘画的形式,绘制出一种现实与超写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她梦幻般的作品中,人物似真非真,有种呼之欲出的美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美丽且神秘,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些人物肖像作品使得她在绘制过程中,有机会近距离去观察、体会人物真实的内心情感,使得最终的作品可以让观者看到人物本身散发出的光芒,并且透过画作看到人物的灵魂。如此梦幻般的人物肖像,桑德拉以超现实的手法再现着属于自己、属于创作的现实世界。
温瑟借用各种复杂的绘画技巧,通过不同的笔触与颜色营造出画作的整体基调,而那些隐现于微光中的人物,那略带朦胧的面容与神情,完美地融于背景之中,极具美感。婆娑的光影抚过这些极富生命力度的肖像,静态中却让人感受到洋溢其中的节奏、律动、甚至是自由的呼吸,无论是否超越现实,鲜活,已然成为温瑟作品的首要标识。
温瑟的数码绘画总可以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就像水花飞溅的瞬间,通过绘画,把时间冻结在画面上,创造出现实与虚构的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她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色彩、形态的敏锐把握,使得原本狭小封闭的绘画空间成为气韵流转的张力之境。
之所以有很多画家喜欢创作与肖像有关的艺术,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源于真实人物本身,但往往又与其原型不尽相同。人类天生便对自己的形象有着特别的眷恋与关注,而肖像艺术可以说是对人生中某个瞬时片段的非全息记录。这种艺术形式有时并非是以“照镜子般的真实”作为绘画目标,而是以独特的角度和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人物生理学上的特征,并以作者独特的创作方式加以艺术处理。所以,肖像艺术是种具体而微,又高度概括的艺术形式。
肖像画可以说是最为古典也最为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创作与科技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数码绘画的形式去创作肖像画。数码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处理媒介不同,前者的魅力在于它对虚拟画布的可控性。无论是肌理、笔触、画笔的类型、色调、构图、艺术风格等等,皆可由一个点击而产生。而这种光滑的触感不同于以往的绘画过程,初始会很不习惯,但随着不断摸索与适应,便会发现数码绘画有着传统绘画难以企及的优势。例如,笔刷之间的快速转换、橡皮强大的擦除功能,以及各图层之间的快速切换和诸多不同肌理、质感的表达,都给创作者带来空前的创作体验与视觉效果。
除此以外,数码绘画还有着节省纸张、颜料等优点,也因为图像质量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商业插画、广告制作中。随着数码绘画的广泛应用,有人开始担心它是否会冲击传统绘画的艺术地位。但实际上,所有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事物的运作与发展,就如同摄影技术的出现便是现代艺术兴起的动因之一。同样的,数字艺术也将会成为艺术领域的全新参与者、引导者。毕竟,艺术不会消亡,只会改变。
所有的视觉艺术其终点并不是视觉本身。艺术家们将自己的直觉、感受与灵性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价值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固然,数码绘画极大地提高了创作者的工作效率,但却绝不代表着会降低作品的艺术性。相反,数字技术的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价值实现,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现实空间。这种创作过程的数字化带来的体验与价值的现实提升,爱画画的你有没有感受到呢?
欢迎转载,但请标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