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银饰叮当,诉说着古老的苗乡往事_腾讯视频
苗族银饰丨苗乡俗语有云:“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在全世界,再没有哪个民族像苗族一样热爱银饰。他们把全副的身家打造成各种各样的银饰披戴在身上,他们把银饰的制作工艺发挥到了极致,精湛无双。银饰对于苗家人而言,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象征着美丽和财富。聪明智慧的苗家人把自己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宗教意识以及情感需求创造性地镌刻在随身佩戴的银饰上,可以说每件精美的银饰,既是一种饱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也是苗家人智慧的结晶。
匚 中国苗银之乡
中国的苗银,看雷山。而在雷山,打银的匠人主要都集中在麻料、控拜、乌高这三个村。这里,是有名的“中国苗族银饰之乡”。
这三个银匠村,90%以上的人家都以打银为生。今天我们要拜访的银匠顾永冲就来自乌高村。
我们的采访,是在雷山县城里面,一道山腰上,是古色古香的银饰一条街,每家都是几层的小楼。顾永冲坐在自己的店面里和我们说:“现在你去寨子里,很少能看到打银的。都出来了,都出来开店了。”
很多村里人,还有他们的徒子徒孙,从云贵高原的密林深处走出来,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大城市,抡起小锤子,打下了雷山“苗银之乡”的江湖地位。
匚 走村串寨的小银匠
过去的乌高村可是热闹异常,按照老顾的说法,打小就是在“叮叮当当”的打银声里长大的。在上初一的时候,顾永冲的父亲过世了,12岁的他辍学回家跟大哥学打银饰。
小小年纪的他想着要自食其力,想着要养家糊口,一门心思扑在银饰制作上,在17岁那年,他终于出师了。
出师后的老顾,当时应该叫小顾,小小年纪,小小的个子(体重80多斤),挑起一副担子开始走村串寨,售卖自己做的银饰。
走过一个个寨子,翻过一座座山,他去过湖南,也到过广西,无论多远的距离,他都是用走的。他当时觉得走路并不辛苦,没有人家愿意借宿才是最头疼的。
那些年,他经常在山间野地里露宿。印象最深的一次,睡在野地里,半夜下霜了,把他冻得直跳弹。
用老顾的话说:“苦,那是绝对的。”而他吃过的苦,最终也成就了他生活上的甜。在80年代,老顾就成为了万元户。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顾一脸我很牛但我要谦虚的表情。我表示了由衷的赞叹,80年代的万元户,含金量极高。要知道,老顾那时候可以天天吃肉啊,光这一点,就可以秒杀当时90%以上的中国人。
匚 老顾的心结
50出头的老顾,做了近40年的银饰。论起手艺,他说:“这个我不能说自己如何如何,你附近十里八乡去打听就好了。”这时他的笑容里满是骄傲。
儿女双全的老顾,也挣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但他总想着再折腾一把,他叫回了学机械的儿子,想着能不能把自家银饰来个量产,把规模做大。又琢磨着和手工相比,机器出来的还是少了灵动。
有一点他很确定:“手上的功夫肯定要传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