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 04知行合一 笔记

作者: 北方雨落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20:27 被阅读0次

    知行合一1:建立神经元之间的高带宽

    每一个认知都可以看成是神经元之间的一次链接,同一个认知的反复出现就是神经元之间链接的不断加强,当链接不断得到加强,神经元之间的通信通道就会不断被强化拓宽。高带宽的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带来的就是快速反应。

    认知的提高,也就是神经元之间链接的不管强化和拓宽,这也就是需要相同刺激的反复出现,也就是不断的重复。

    反之,如果仅仅是一次神经元之间的偶尔建立起来的链接,这种细若游丝的链接是很脆弱的,因为这种广而泛的学习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神经元之间的链接。

    学习的提高不能仅仅是皮毛的简单学习,需要我们花足够的时候去深入和重复。

    认知的提高是从舒适区离开,步入痛苦区,只有在痛苦区反复练习,才能提高自己。如果是很舒服的简单学习,这就需要警惕,这种方式虽然很舒服,但是不能对自己有好的提高。

    知行合一2:心外无物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不是说你没看到花的时候,这个花在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是在阐述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只是我们的感觉系统的一个产物,自己的感觉系统只能产生受到这个体系限制的认知结果。我们的认知体系并不是完美的,我们只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个是受到我们自身的感知系统束缚的,就像二维空间的生物不能理解三维空间的生物一样。因为想要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提过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而,心外无物,一切只向内求。

    “你听起来特别荒唐的事情,往往不是因为那句话很荒唐、那件事荒唐,可能是因为你的认知和那件事没有兼容,导致你觉得荒唐。”

    当然这也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能由自己的心中所想去改变,不是我在内心一直认为这个花不在,它就真的不在。这里是要对自己的认知进一步提高,而不是扭曲自己的认知。

    知行合一3:同步

    现在的智能设备,一般都可以通过一个账号,在云端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每一个新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云端,将原来的全部数据同步下来。可以说,每一个终端都由云端全部决定。端的状态取决于云的状态。

    我们引申一下,端也可以看成是每一个具体的环境,使我们所面对的外在世界;而云端,就可以看成是我们的内心。由同步这个概念,来理解 境由心生 相由心生。

    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内心,而只是去改变外在环境,并不会让自己的处境有太多变化。因为,我们只是换了一个终端而已,新的终端会通过 同步 将原有的数据同步到新的终端,投影到外界对应的仍会是原来的结果。

    就好比,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愿意干活,无论他是换到什么样的工作场合,只要他的内心没有得到改变,他仍然是不愿意努力做事情的人。所以,一切要想内求,而并不是单独的去追求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我们准备了好的办公桌,准备了舒适的座椅,倒好了水,调好了空调,布置好了绿植装饰,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去决定你的工作效率。只有从内心去改变。

    云端决定终端,内心决定外在的境。这不是说只从内心世界就可以完全改变外在一切实质事物,子弹打在身上不会因为你内心说这个不疼就不会真的不死人。这只是处理自己内心和外在世界的一个方法,介于虚与实之间,教给你通过梳理自己的内心来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实体的世界。

    4 知行合一的本质

    “用王阳明的话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一个念头一旦发动起来,本身就是“行”。

    见到非得到

    射箭也好,书法也好,它首先是一种“知”。你知道怎么射箭,你知道怎么写书法。但是,能不能说“我知道怎么射箭,但是我射不中”“我知道怎么把一个字写好,但是我写不好”呢?显然不妥。

    “写好”是一种“行”,知道怎么写好是一种“知”,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它并不是先想好了怎么去写,懂得了怎么去写,再去写,而是在写的一瞬间,“知”和“行”同时发生了。或者说,纸上的书法就是书法家心里的书法的一个同步而已。

    由孔子创立,王阳明发扬光大的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习”的重要性。“学”是一个建立初步连接的过程,“习”则是把这种偶然连接固化,形成高带宽的专线连接。孔子讲“学而时习之”“性相近,习相远也”,还有王阳明的著作《传习录》,这里的“习”都是“练习、实践”的意思。

    “知行合一”应包含两个方面:

    “行”本身是“知”的一个同步的结果。

    “知”是反复“行”形成的一个固定连接。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是“知行合一”,这也正是“知行合一”的本质。

    行是高带宽神经元连接的一个同步,知是行反复练习而形成的高带宽的神经元连接。”

    真正的知,是能够行。通过不断的行,来建立自己的知。检验知的终极标准是能不能真的行,达到知的途径亦是不断的行。

    书法大家在创作书法的时候,肯定是一挥而就,而不是边写边思考如何下笔。如果射不中靶心,就肯定是不懂得射箭,哪怕看完了全部的关于射箭的书籍。

    吴伯凡用了两个非常好的概念:"神经元之间高带宽”,“同步”。用神经元之间的高带宽,来说明知是在反复的行之后,建立在脑海中的一种稳定的神经元的链接方式,而行只是这种链接方式的瞬间实现,这就是知行合一。

    问答06 如何真正的反思

    反思,首先需要跳出当前的情景,从第三视角,找到自己反思的支点,然后去评估思考自己哪里对哪里错,应该如何改进。

    因而反思的第一步是跳出,跳出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对当前环境的认知。而我们之所以很少反思,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少会去建立一个对当前环境的认知,进而更不能跳出当前的环境去反思。

    每完成一次反思,都是对自我的一次升级。我们要不断的完成认知,跳出认知,完成反思。

    拖延症很多时候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总是期待一次性做到最好,因而总是以不够完美的借口往后拖,实际上我们最该做的是,完成,修改,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才能更快的做完做好一件事情。

    吴伯凡讲的拖延症,真的很有感触,每一次总是力求完美,但缺总是不能够开始去做,客服拖延症的方法就是,不要用力求完美来做借口,争取先去做一点点,然后不断的去修改, 这样才能推进事情的进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伯凡 04知行合一 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dwsftx.html